投资形势堪忧 降幅扩大
索 引 号 | CJS026/2019-000066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昌吉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19-07-24 17:31:38 |
名 称 | 投资形势堪忧 降幅扩大 | ||
文 号 | 主 题 词 | 扩大 | |
来 源 | 昌吉市统计局 | ||
内容概述 |
今年,昌吉市围绕“服务首府、融入首府”定位,推动多层次、宽领域、昌吉市发展崭新定位,围绕总目标,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增强项目资金保障,营造良好建设环境。1-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6.9%
|
今年,昌吉市围绕“服务首府、融入首府”定位,推动多层次、宽领域、昌吉市发展崭新定位,围绕总目标,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增强项目资金保障,营造良好建设环境。1-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6.9%
一、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1、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月昌吉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同比下降76.9%,降幅扩大8.5个百分点。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6亿元,同比下降58.7%;农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7亿元,同比下降66.4%;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为765万元,同比下降99.75%。
2、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加大。 第一 、二产业完成投资1316万元,同比下降94.7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43亿元,同比下降54.69%,占市属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98.96%,比去年同期提高8.49个百分点。
3、新开工项目入库增长。1-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2个,较同期减少67个,比去年同期下降51.94%。其中有新开工项目1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7个,同比增长72.72%。
4、大项目支撑力度不够。市属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不含房产)出现下滑。1-6月,全市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6.2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6.98%,占市属投资为49.72%。
5、小项目投资回暖。市属5000万元以下项目(不含房产)完成投资额882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6%,比上月同比增长61.18%,占市属投资为7.01%。
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慢,支撑作用减弱。新建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小。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2.12亿元,同比下降33.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2.02亿元,同比增长171.67%;交通、仓储行业完成投资1.16亿元,同比下降21.8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725万元,同比下降95.9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是靠移动公司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拉动。
7、房地产市场投资节奏放缓。1-6月,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5.4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32亿元,同比下降69.3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7.5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2.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全市商品房销售额14.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81亿元,同比下降5.3%。全市房地产待售面积22.79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5.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6%。
二、存在的问题
1、大项目进度“慢”。亿元项目32个,比去年同期减少67个,同比下降67.68%。亿元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7亿元,同比下降54.3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0.39%,下降幅度过大,项目进展较慢。
2、续建项目投资乏力。新建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亿元;同比增长95.74%。续建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7亿元,同比下降54.89% 。高度依赖交通运输领域和信息化建设。其中:主要是交通局的农村公路项目和移动公司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及水利系统的楼庄子水库的建设项目,但承前项目的收尾,增长缺少支撑。
三、建议
1、多措并举推进项目开工建设。一要加大调研力度,了解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快项目开工建设。目前,我区新开工项目严重不足,尤其是5000万元以上项目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项目落地与开工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要深入企业了解项目开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进、协调项目建设中的难题,确保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及时开工,加快建设。二要做好项目储备。积极对接“十四五”规划,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储备一批重点项目,确保投资增长后劲。
2、提高项目储备能力。各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简化项目审批流程,促进项目的落地积极对接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方向,谋划储备一批高速、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重点领略培育和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引进生态农业发展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2、加大力度推进投资项目施工进度。各部门负责抓好落实,一是新开工投资项目抓施工进度;二是当年投资项目抓入库及开工进度;三是续建项目抓复工进度;四是市督查室对投资项目进行督查,市政府项目领导小组每月召开施工进度联系会。
3、加强重点行业投资引导。一是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建设,持续加大涉农投资力度,引导固定资产投资向农业农村倾斜;二是加大对实体工业的投入,通过对传统工业的更新改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强做实的同时,重点引导和扶持企业投向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高新技术综合产业。(刘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