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做优做强制种玉米产业
我市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和农户之间已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六工镇幸福村村民马金贵今年种有200亩的制种玉米,目前长势良好,到月底即可进行采收。马金贵告诉记者,今年春天,他与新疆华西种业有限公司签下了早熟制种玉米种植订单,并从昌吉市金柏义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那里承包了200亩土地。由于实行的是“公司+农户+合作社”的运行模式,他在选育、播种、浇水、施肥、抽雄、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公司和合作社作全程指导,因而生产管理极为省心,产品销售也不用发愁。
二六工镇幸福村村民马金贵说:“现在玉米长势特别好,棒子匀称、籽粒饱满,后期我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治好病虫害,争取亩产达到500公斤,有个好的收成。”
今年,昌吉市金柏义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华西种业、西域种业两家公司签订了1100亩早熟制种玉米种植合同,全部引入精量播种、节水滴灌、物理杀虫等技术,生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都有较大提高。
昌吉市金柏义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妥存军说:“后期我们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制种玉米有个丰产丰收的效果,预计我们每亩地的制种玉米达到500公斤以上,每亩地的产值将要达到2400块钱。”
在榆树沟镇,1.8万亩制种玉米也即将成熟。种植户赵德明承包种植了其中100亩,他告诉记者,在过去,大家都是单打独斗,加上缺技术,缺销路,无论产量还是效益都不够理想。这几年来,农民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并加强与公司合作,从而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连片种植,大大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程度和田间管理水平,亩均效益也因此大幅度增长。
榆树沟镇前进村村民赵德明说:“现在已经到了后期,再浇个水、再管理一下,基本上就能收了,亩产能达到500公斤,(100亩)地能给我带来22万元到23万元的收入。”
为做大做强玉米制种产业,市农业、水利等部门和各乡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都以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方式,不断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
榆树沟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王建华说:“在浇水的同时,每亩施速效氮肥3公斤,这样它就增加光合作用,可以使灌浆期灌浆速度加快,这样的话就增长了单粒重,可以增产增收,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在我市注册的制种玉米企业共有53家,其中,规模以上制种玉米企业24家;制种合作社有18家,另有15家制种家庭农场,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3.5万亩,累计辐射带动上万农民增产增收。(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成石麟 通讯员 张国华 马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