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诊疗能力 保障生命健康
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近年来,我市把提高医师队伍诊疗服务能力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强化“传帮带”、医疗共同体建立、专业培训等方法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各族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昨天一大早,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华德良带着徒弟白杨,对一名因车祸导致右胳膊骨折的患者进行救治。从询问情况,到安抚患者情绪,再到提出治疗方案,每一个治疗步骤,华德良都示范给白杨看,让他熟记于心。
白杨今年26岁,是市人民医院骨科的住院医师。他告诉记者,刚工作那会儿,自己经验不足,给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就显得手忙脚乱。多亏有骨科主任华德良的悉心指导,他才心态平和,诊疗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
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医师白杨说:“在师傅的传帮带之下,我对骨科像骨骼、肌肉、筋膜、肌腱还有神经的一些知识点,逐渐地掌握透彻,对于各种疾病了解逐渐加深,对处理的方案也逐渐地掌握得周全。”
市人民医院骨科现有9名医护人员,为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他们全面推行了高级医师带中级、初级医师,中级医师带初级医师等教育培训模式。
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华德良说:“通过传帮带,使科室的诊疗水平有了整体的提高,今后我们科室将继续发扬医者仁心的优良传统,继续做好传帮带,用精湛的医术,服务好各族群众。”
六工镇卫生院全科医生侯丽华说:“我们这有一个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我想请教一下您给我指导一下他的药物治疗。”
这是六工镇卫生院全科医生侯丽华在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咨询市人民医院血管内科主任戚绪琴的诊疗意见。戚绪琴也通过这个平台,迅速给出了治疗方案。
侯丽华告诉记者,在过去,遇到拿捏不准的医疗问题,他们通常是把患者转到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如今,六工镇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医疗共同体关系,安装了远程会诊平台,无论是医疗服务,还是业务培训,他们可及时获得市人民医院专家面对面的指导,诊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六工镇卫生院全科医生侯丽华说:“平时有疑难疾病患者,及时请市医院专家会诊,通过会诊,使我的诊疗水平大大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也提升了。”
今年以来,市人民医院与六工镇卫生院先后开展远程会诊培训34次,线上培训135人次。还派出专家65人次到六工镇卫生院坐诊授业,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今年以来,六工镇卫生院共接诊患者达1.2万人次。
六工镇卫生院执行院长马大鹏说,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当地的人民群众,使我们把真正为人民服务做到“最后一公里”,提高基层群众的满意度。
此外,我市还支持鼓励在职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在职教育、自学与“传帮带”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不断强化临床医疗、全科医师、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使全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诊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从而较好地维护了各族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成石麟 通讯员 王淅 许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