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昌吉州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三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启动
索 引 号 | CJS014/2025-000090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昌吉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 发文日期 | 2025-06-16 16:45:19 |
名 称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昌吉州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三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启动 | ||
文 号 | 主 题 词 | 文化遗产 吉州 2025 自然遗产 新疆 | |
来 源 |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
6月14日,由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吉木萨尔县人民政府主办,昌吉州文化馆、吉木萨尔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承办,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昌吉州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三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在吉木萨尔县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启动。
活动现场,主办方为昌吉州民间剪纸技艺大赛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发证书,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放2025年补助金。
活动现场,主办方为昌吉州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放补助金。记者许乐 摄
非遗代表性项目展演、展示和非遗集市在现场同步开展。热闹欢快的塔合麦西热甫、曲调悠扬的新疆蒙古族长调民歌、幽默风趣的奇台歌谣等9个特色项目轮番上演,将非遗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非遗集市同样热闹,九碗三行子、奶制品、椒麻鸡等美食,为大家带来一场味蕾盛宴。中医义诊、中药代茶饮展示着中医养生智慧。投壶、拓印、漆扇等互动项目则让年轻人在深度体验中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在展览区,52块展板以“法规解读+项目图谱”形式,展示了40项州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特色项目线上展示和“每日任务盲盒”线上打卡活动也在同步开展,构建了“线下沉浸+线上互动”的参与模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此外,各县市也纷纷依托本地文化特色推出差异化的非遗乐舞展演,非遗手工技艺品、文创产品的展示展销和互动体验等活动。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昌吉州以系统性保护为核心,多维度推进非遗传承发展,形成了“活态传承、创新转化、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非遗代表性项目四级名录体系日趋完善,非遗促进消费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
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晓玲介绍:“昌吉州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6项、已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45名。昌吉州还建立了30余个非遗传承基地、非遗工坊,推动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从技艺传承向产业化发展转型,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从业者提供展示技艺、增加收益的机会。今后我们会进一步丰富非遗传承的内容形式和有效载体,继续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昌吉州哈萨克族刺绣和塔合麦西热甫项目各有1名传承人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疆杂话、灯彩、面花等11个项目入选第六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昌吉州艺术剧院创编的新疆曲子《状元与乞丐》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戏曲跨剧种改编优秀案例。
作为第十三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的配套活动,未来一周,昌吉州将开展非遗“五进”(非遗进景区、街区、校园、社区、场馆)活动。其间社火巡游、皮影戏、变脸等特色非遗展演轮番登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非遗融入各族百姓的生活日常,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