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泉州儿童重症“小组团”援疆专家再次来昌 持续开展技术帮扶
近日,在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的支持和协调联系下,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生命支持“小组团”援疆项目第二批专家再次来昌,在昌吉市人民医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儿科专项帮扶与培训工作。
本次培训由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陈耿波带队,重症医学科主任巢建新、诊疗组长沈美丽及护理总带教郑秋芳等骨干专家组成,昌吉市人民医院儿科6名儿科医护人员全程参与,共同完成了一场“理论+实操+考核”的“高级生命支持”专项培训——这是一种难度大、团队配合要求高的儿童抢救模式。为了达到培训效果,专家们制定了科学全面的培训方案,对人民医院6名抢救团队成员进行集训,一场“特种兵式”培训全面展开……
以考促学,夯实理论根基
培训伊始,专家团队通过笔试摸底,精准掌握参训人员基础水平。“小组团”专家巢建新率先开讲,围绕“危重患儿的早期识别”,系统讲解了儿童危重症特点、病理生理机制及急救体系建设,帮助医护人员建立科学的救治认知框架。
“小组团”专家沈美丽则以“评估、识别,干预的三角循环”为核心逻辑,结合理论授课、视频演示与互动提问,系统讲解呼吸急症、休克急症、心律失常急症的系统化评估与处理流程。通过“案例推演”的方式,引导医护人员从初步印象到三级评估逐步深入,精准“揪”出患儿潜在风险,为后续实操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实操攻坚,锤炼抢救过硬本领
在“气道管理站”,专家现场指导口咽通气管置入、紧急喉罩使用及气管插管操作,手把手纠正细节,确保每位学员能精准开通患儿呼吸通道。
“血管通路站”由“小组团”专家郑秋芳领衔,通过IO骨髓穿刺、三通管快速补液等实操演示,系统讲解穿刺部位选择与空气栓塞防范要点,破解休克患儿“血管难找”的临床难题。

“电复律站”则结合理论授课与情景模拟,沈美丽讲授心律失常识别要点,郑秋芳讲解电除颤全流程,帮助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同步/非同步模式选择、能量调节等关键技能,提升应急处置信心与能力。实操培训以“实战+精细”为导向,切实强化了昌吉市人民医院儿科团队协作与快速反应能力,为危重患儿筑牢生命防线。

“急诊抢救,分秒必争!手快、手准就是患儿的生命线!”巢建新反复强调。本次培训直击临床要点,聚焦三大核心急救技能,依托专业模拟模型开展高强度实操训练,让医护人员将每一项“关键操作”练到精准娴熟、稳准高效。
实战演练,磨炼团队高效配合
培训将“课堂变抢救室”,通过模拟真实病例与团队协作训练,实现理论与实战的深度融合。
在三大急救模块演练中,从呼吸衰竭到不同类型的休克,再到各类型的心律失常急症,“小组团”援疆专家团队还原评估-识别-干预全流程,重点讲解液体复苏策略、药物选择及电复律时机,避免临床救治“一刀切”。
同时,市人民医院儿科6名医护人员轮流担任总指挥、气道师、记录员等角色,明确分工与协作要点。通过反复演练,团队实现从“各自为战”到“高效联动”的转变,显著提升急危重症抢救中的团队配合效率。

严格考核,评估实效见真章
在最后的培训考核环节,参训人员通过抽签抽取病案,依次完成理论笔试与实操考核,全面检验学习成果,确保“学完能用、用则见效”。参训医生叶艳霞感慨地说:“这次培训是出校门以来最严格、最紧张的一次培训和考核,通过专家的手把手指导,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虽然身累心累,但非常充实,很有成就感。”
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杨艳丽说:“高级生命支持不仅考验个人水平和技能,更多的是抢救小组团队的配合,专家们将技术要点、配合重点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指导我们反复演练,大家都明显感觉到了自己专业能力显著提升,这为我们今后的小儿急救工作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来源:泉州援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