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技术铺就农民致富路
我市大力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水肥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长等问题,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还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这天一大早,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三工镇新戽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喜献珍走进田间地头,给村民讲起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希望大家依靠科技的力量,实现增产增收。
村民史红梅的600亩籽用葫芦地块儿就接入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由于该系统能实时监控光照强度、土壤墒情和病虫害情况并实施水肥调节,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这让她十分满意。
三工镇新戽村农民史红梅说:“今年用的是水肥一体化(项目),每亩地节约60方水,肥料一亩地节约了5公斤,整体算下来,我们今年省了7千块钱的水费,肥料是1万块钱,(一共)降低了我们17000块钱的成本。”
今年,三工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给新戽村2000亩农田加装了智能施肥灌溉设备,配备了田间智能墒情监测系统、田间气象监测系统,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物联网设备的精准管控,有效地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收入。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三工镇新戽村“访惠聚”工作队 队长喜献珍说:“每亩地比不使用水肥一体化,要节约30块钱成本,今年这个产量可以达到增长5%左右,增产和节本效果很明显。”
在二六工镇幸福村,村民马明贵的示范地里结满了红红绿绿的番茄。马明贵告诉记者,番茄种植的最大问题就是浇水施肥耗时费力。如今,有了水肥一体化项目,按照科学配比的水肥就能均匀地抵达番茄根部,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二六工镇幸福村村民马明贵说:“现在的亩产是9吨到10吨,比原来增加了1倍多,人也省事,有2个人将这200多亩地,有8个小时就浇完了,和以前相比下来,水、化肥、人工省下来,能省个1万多块钱。”
目前,二六工镇红星村、广东户村、光明村和幸福村共有2.3万亩土地实施了水肥一体化项目,涵盖番茄、青贮玉米、甜菜等多种农作物,惠及400余家种植户。
二六工镇农业生产办公室干部陈军说:“通过使用水肥一体化项目,可以为每户农民平均亩产节约水肥成本50元,增加农作物产量40%,增加收入达800余元,今后我镇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大水肥一体化项目推广力度,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能够享受到水肥一体化项目带来的红利。”
自2017年以来,我市先后争取自治区项目资金462.6万元,在佃坝镇、庙尔沟乡、三工镇、榆树沟镇、二六工镇等7个乡镇共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10个,示范面积约2.3万亩,辐射面积达9万亩,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成石麟 通讯员 张国华 左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