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主要工作回顾之四:建好用活代表之家提高代表履职和服务群众能力
代表之家是人大代表活动的重要阵地,也是传递民情民意的有效载体。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之家规范化建设,科学合理设置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服务室,打造集人大代表履职、学习交流培训、意见收集办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发挥了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今天播出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主要工作回顾第四集《建好用活代表之家 提高代表履职和服务群众能力》。
12月8号,在北京南路街道新科园社区的人大代表之家,居民们正在向辖区人大代表反映看病不方便的问题。
北京南路街道新科园社区人大代表之家自2020年6月按照全市统一的“八化十有”标准建成使用以来,通过组建人大代表志愿服务队,开展“微志愿”公益行动,架起了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
人大代表叶新东:“2020年以来,我一共参加了街道人大工委组织的40多次志愿活动,通过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群众的心声和诉求,增强了我作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市人大常委会科学合理设置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还坚持“一室一品牌”理念,打造各具特色的代表联络室,形成“家—站—室”常态化联系群众的网络平台,不断提高代表为民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水平。北京南路街道根据辖区代表中律师较多的特点,成立人大代表法律服务室。2020年以来,人大代表法律服务室共开展法律公益服务4次,接待居民法律咨询50余人次,其中,为困难群体提供婚姻、赡养、房屋买卖等法律咨询服务32件。
人大代表马德清:“我们具体能给老百姓提供这种很好的法律服务之外,同时还能收集一些老百姓的热点问题,反映的难点问题,向人大常委会进行反映,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案。”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强代表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下基层、专题培训班等形式,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多渠道、多形式为代表“充电”。
人大代表楚保金:“包括我们的内部集中学习,还有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兄弟县市、乡镇的一些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理论素质、法律素养和履职能力’。”
六工镇人大主席韩斌:“让‘代表之家’成为代表学习的‘加油站’、社情民意的‘收集站’、依法履职的‘监督站’,实现‘代表之家’门常开、代表活动常开展、代表履职有实效。”
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区州市党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州人大《代表之家管理办法》,着眼全市统筹规划建设完善“代表之家”工作,在现有阵地基础上整合资源,根据实际条件宜家则家,宜站(室)则站(室)。共新建“代表之家”9个,巩固提升“代表之家”18个,为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市共有代表之家72个、代表联络站5个、代表服务室2个,自代表之家建立以来,共联系走访和接待选民9.2万人次。
宁边路街道水电巷社区居民王峰:“现在有这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了,不管什么问题反映上来都能够及时为居民解决,所以大家都对这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感到特别好,特别满意。”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娟:“目前全市代表之家基本上也达到了全覆盖。今后,我们将重点在代表之家使用和管理上下功夫,积极开展‘七带头'和‘十个一'活动,促进代表更好地履职。”(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