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凝心聚力绘就生态画卷 ——昌吉州奋力谱写绿色发展篇章

2021-07-31 10:47:00 来源:昌吉市零距离
【字体: 打印

清晨,朝阳初起,树绿花红的昌吉市各公园广场里,晨练的人们又迎来美好的一天;傍晚,夕照红霞,人们漫步滨湖河、头屯河水岸,享受着悠然自在的闲暇时光……

绿色是幸福的颜色,是大自然的底色。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我州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

“十三五”期间,全州空气质量呈波动式向好态势。自2018年起,昌吉市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优良天数持续增加,2020年达到“十三五”时期最优水平;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5个,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9.5万吨;重点推动179个示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受益居民达4.87万户……

春回大地,植树添绿。“十三五”时期,我州累计营造林181.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今年计划营造林3.59万亩,截至6月底,已完成1.08万亩,国土绿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一步显现。

5月5日,在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南露天煤矿,几十台大型电铲车同时作业,将开采的煤炭运送到传送带上,再经输煤管廊运送到电厂等用煤企业。现在,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基本实现“用煤企业不见煤,产渣企业不见灰”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州污染物提标治理由火电行业逐步扩展至钢铁、铸造、化工、电解铝等行业,建成煤炭集中配送中心5个,实施电采暖601万平方米,燃煤源治理实现了由点到面的突破。

头屯河干流全长190公里,流域面积2885平方公里,是乌鲁木齐、兵团十二师和昌吉市的行政界河。由于历史沿革、属地管理变迁等原因,头屯河两岸曾遍布小型作坊、污染源企业,河道污水横流,乱采滥挖现象严重,被居民称为“头疼”河。

2013年,头屯河沿岸环境综合整治总体规划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整治范围南起乌奎高速公路,北至昌吉市北绕城公路,全长13.4公里,整治区域面积9.1平方公里。

如今,漫步在头屯河景观带,波光粼粼的水岸旁,乔木花卉高低错落,一幅“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怡人美景。

“抬头,是醉人的‘天空蓝’;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树绿花红,空气清新,我美了、醉了!”家住昌吉市翡翠苑小区的王瑾在微信朋友圏里感慨地说。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现如今,生活在昌吉的人们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不管是在广场游园,还是在大街小巷,到处是绿色的生态画卷。

在呼图壁县新福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将棉花秸秆塞进机器进行粉碎,压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

我州是农业大州,2020年播种农作物728.9万亩,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为290.8万吨。2019年,3000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项目落地我州5个县市,通过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全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连续3年稳定在97%以上。

2018年年底,我州在全疆率先建成州、县两级大气污染防治指挥中心,构建了州、县、乡、村(社区)“三级网格、四级管理”的大气污染防治监控指挥体系,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由县市“各自为战”转向区城“联防联控”。

多年来,我州坚持绿色发展引领,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入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跨越,不断厚植生态底色,促进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品质”同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过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日子,一直是昌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的庭州大地,犹如镶嵌在天山北麓的一颗明珠,青山环绕、绿水潺潺、空气清新,绿色成为最动人的颜色,呵护绿色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记者 王薇)

责任编辑:陈蕾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