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头疼河”蝶变为今日“幸福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与乌鲁木齐市和兵团十二师通力合作,通过实施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项目,使昔日“头疼河”排洪沟蝶变为今日的“幸福河”生态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使这里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游客慕名争相前来的打卡地,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记者闫曦:“这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庭州生态绿谷昌吉文化公园,在我身后是昌吉市绿洲路街道庭州社区艺术团舞蹈队的阿姨们,正在跳秧歌舞《微山湖》,下面就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去看看他们幸福的晚年生活。”
年过花甲的赵怡婷的家就住在景区附近,是这个舞蹈队的队长,她在这里生活了将近半个世纪,提及十余年前的头屯河,老人回忆说,沿河两岸砂石料场、预制场纷纷“登滩”圈地,造成河道污水横流、垃圾如山,乱采滥挖现象严重。
绿洲路街道庭州社区艺术团舞蹈队队长赵怡婷:“以前这个地方就是荒滩,啥也没有,桥也没有,旧旧的。”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乱象,自2015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成头屯河西岸93家企业、13家砂场、599户居民和1000座坟墓的搬迁工作。2017年,我市在头屯河西岸实施了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工程,对南起乌奎高速公路、北至北绕城路,南北全长13.3公里的头屯河西岸河道进行了提升改造和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整治区域面积9.1平方公里,按照“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原则考虑行洪安全、生态恢复、水系治理、产业配套,按照“一湖、两带、三区域、五节点”进行规划,打造了自然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城市门户工程。
绿洲路街道庭州社区艺术团舞蹈队队长赵怡婷:“现在你看有桥有水,有树有花,环境特别优美。我们一个星期到这儿来跳上三四次,也丰富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每天跟这些姐妹们,在这跳舞,心情特别愉悦,特别开心。”
苗银廷是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延安北路环卫所的一名环卫工人,在这里工作已经7年了,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庭州生态绿谷各个公园的卫生和做好日常保洁,说起现在的庭州生态绿谷工作环境,他十分珍惜。
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环卫工人苗银廷:“对于昌吉市,不管市区还是景观带,把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一个整洁的道路,整洁的环境,为昌吉市民做点微不足道的贡献,虽然辛苦,但是心里面还是高兴的。”
现如今的庭州生态绿谷,碧波荡漾、风光秀丽、空气清新、花香鸟语,已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骑行爱好者赵琳:“这边的风景优美,空气也清新,我们也是非常喜欢来这边骑车,感觉就像到了世外桃源一样,花也开了,草也绿了,树也绿了,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石河子市游客宋乐瑞:“到这里来有绿树,还有清澈的水,这里的空气也特别新鲜,带着孩子,孩子在这里还有好多游玩的地方,都特别好,感觉到了一个大的城市一样,现在建设都特别美好。”
随着我市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项目的完工,园林绿化、环卫养护、景区管理等服务的完善,目前庭州生态绿谷已经升级为国家4A级别旅游景区,由南至北依次为自然生态修复公园、城市康体运动公园、城市庆典公园、工业遗址公园和昌吉文化公园五大主题公园,总占地面积3779亩,水域面积1273亩,绿化总面积1982亩。
昌吉头屯河生态治理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李健:“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庭州生态绿谷,统筹考虑植入新产业、新业态,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要内容,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进一步激发沿岸经济发展活力,力争将庭州生态绿谷,打造成生态修复示范区、城市形象示范区、产业聚集发展示范区,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一份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成石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