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届人大一年工作回顾系列报道② | 建强权力机关 与法治同轨 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2022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市委确定的大事,关注群众关心的要事,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围绕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法治政府建设等开展监督工作,积极探索和完善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奋力实现监督工作提质增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天刊发市十届人大一年来工作回顾系列报道之二《建强权力机关 与法治同轨 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监督的保障。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有力推动134个重点项目262个子项目进度。昌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就是人大代表视察的项目之一,在人大代表的监督、督促下该项目顺利通电调试运行,预计2023年4月全面投入使用。
昌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厂长潘多阳:“目前已经稳定达标处理中水270万立方米,通过集中收集处理片区内生活污水,有效地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昌吉市周边水域水体环境和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昌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目前,该污水处理厂已试运行,污水处理范围覆盖了三工镇、六工镇、佃坝镇、滨湖镇、大西渠镇等5个乡镇。城北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提高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降低了成本,又可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杨俊涛:“该厂处理后的中水,全部回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用水及北部荒漠退耕还林灌溉用水。该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将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城市地下水源,二是为城市的景观绿化提供水源,同时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牢记法定职责,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监督职能。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全力推动和保障昌吉市高质量发展。全年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财政预决算、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报告23个,开展林木管护、多元化养老体系建设、“双减”政策落实等专题调研17次。对市教育局开展工作评议,首次听取和审议市监察委员会关于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情况的报告。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畅通“立法直通车”汇集民意、集中民智,把人民的需求、呼声、意见和建议有效转化为法规规定。全年组织立法调研6场,征求意见建议96条。
强化司法监督,规范司法行为,是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之一。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弘扬法治、依法治理,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依法履行司法监督职能,不断开创法治昌吉建设新局面。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永新:“2022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公正司法,对《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贯彻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审议,对法院、检察院寓支持于监督之中,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审议工作报告,组织人大代表参加云庭审、开放日、听证会等形式予以监督。以监督实效为昌吉市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吕振江 通讯员杨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