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届人大一年工作回顾系列报道③ | 建强工作机关 与时代同步 确立履职行权的新航标
做好人大工作,自身建设是关键。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州、市党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新时代人大需要,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以人大系统“三支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坚持守正创新,全方位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工作质效展现新形象。今天刊发市十届人大一年来工作回顾系列报道之三《建强工作机关 与时代同步 确立履职行权的新航标》。
六工镇西五工村三片区的村民们用上了宽敞明亮的文化室,得益于2022年市人大“微实事”项目。
六工镇西五工村村民 李玉梅:“我们把这件事情给人大代表反映以后,他们2022年把文化室修建好了,里面装修的特别漂亮,冬天妇女可以在里面跳广场舞、老人可以唱小曲子,还可以组织一些学习活动,村民都特别高兴,大家一起写了感谢信,感谢人大代表为村民办了一件好事情,感谢他们。”
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六工镇西五工村三片区村民将问题反应给镇人大代表后,上报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并确定为2022年实施的“微实事”项目。2022年8月对原有文化室进行维修,重新铺设地暖、改造电路、安装吊顶、门窗等,让村民在温暖舒适的文化室内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六工镇人大主席人选谢蕾:“2022年我们结合‘喜迎党的二十大 万名代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人大代表走访群众,了解村民急需解决的急事、难事,我们积极申报了‘微实事’项目,投入18万元,解决了两件微实事,提升了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人大系统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 万名代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履职尽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落实“双联系”机制,州党委、州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头落实担任领导职务代表接待选民等制度,以普通代表身份到“代表之家”联系代表、参加活动、接待群众、协调解决问题。一年来,人大干部、人大代表开展宣传宣讲160余场次,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走访群众3万余人次,收集困难诉求270条,投入1008万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好事63件。市财政设立200万专项资金,解决人居环境、安全饮水等七大类35件“微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变成了“掌声”。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 副主任 阿达力:“我们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到人大各项工作中,坚持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市委、市政府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
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四个机关”建设要求,加强人大系统“三支队伍”建设。理顺机关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双例会轮讲制+内部评价”综合考评机制,机关面貌焕然一新。启动为期三个月的“大学习、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走访调研,召开26场代表座谈会,督促整改4大类19个问题,推行“双知道”工作机制,落实基层人大“季度例会”制度和常委会领导包联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制度,基层人大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将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进“家”开展活动,实现代表家站建设和进家站“全覆盖”。制定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代表履职量化考核细则等10多项制度。(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吕振江 通讯员 杨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