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成让非遗“花儿”处处绽放
自治区级“花儿(新疆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成凭借热爱不仅与“花儿”结下了情缘更把生活和艺术相结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道路上一直坚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马成了解“花儿”。


在昌吉市文化馆,自治区级“花儿(新疆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成和他的徒弟们正在排练歌曲《尕妹是牡丹花中王》。除了用“花儿”的传统唱法外,他们还将冬不拉演奏融入表演中,旋律优美、奔放,节奏自由、舒缓,让人心情愉悦。
“花儿”是流传在西北地区传唱的一种民歌形式,至今已有600年的传承发展历史。马成收集整理“花儿”的相关资料建立档案,充分挖掘“花儿”文化的魅力,将“花儿”融入当地的文化和风俗,形成了“新疆花儿”独有的韵味。
1976年7月出生在素有“花儿的故乡”之称的青海省民和县的马成,2007年从伊宁市来到昌吉市二六工镇文化站。在这里,马成和志同道合的几位伙伴一起研究“花儿”,挖掘整理、改编创作了《二六工是个百花园》《西部明珠二六工》《上去高山王平川》等4000多首“花儿”曲目。2006年,马成出版了首张个人专辑《"花儿"流芳伊犁河》。2014年马成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23年10月,昌吉学院开设了“新疆花儿”课程,邀请马成担任花儿演唱授课教师。
昌吉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蔡江宁说:“我们认为将民族音乐引入到课堂是一种认知的提升,我们思考高等教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更应该是民族精神的赓续,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
有了昌吉学院的支持,马成传承“花儿”更有干劲了,不仅在曲调上有了创新,歌词中满是“花儿”与幸福生活的交织,走进校园的时候,也让马成的传承像“花儿”一样,开遍大江南北。
“接下来,我们打算让“花儿”站上更大的舞台,作为一个学术交流方式,让‘花儿’更灿烂地开放。”马成表示。(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徽 赵黎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