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瑞两天调研伊犁4县2市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气温回升,新疆开发建设的步伐迅速加快。 前两个月的一些经济数据披露后,新疆发展的质效提升,让各地谋发展的干劲更足了。 3月25日至2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来到伊犁,深入伊宁县、尼勒克县、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霍尔果斯市调研,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贯彻好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了解地州市、县市区实际情况,与有关的负责同志一起谋划发展。 “对外开放”“不误农时”“释放资源优势潜力”“城市建设”“基层减负”…… 从新闻报道中梳理出此次马书记调研的关键词,其中既有新疆的优势特色,也有当下迫切的重点工作,还有下一步工作需要调整优化的关键点。 3月2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在都拉塔口岸国门,了解口岸通关能力整体提升情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崔志坚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外与哈、俄、蒙三国接壤,内与博尔塔拉、克拉玛依、昌吉、乌鲁木齐、巴音郭楞、阿克苏六地州市相连,有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3个国家一类口岸。 地理位置和口岸众多决定了伊犁对内对外的优势,成为了中国新疆开放前沿中的前沿。 都拉塔口岸,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马书记此次调研的这几个地方,都是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托。 尤其是霍尔果斯,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两区”之一,又是新疆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多重机遇加身,开放势不可挡。 “新疆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在会议、会见等多个场合都明确表达过这个决策。 新疆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这两年,新疆扩大对外开放的动作前所未有地密集,成效也不断显现,甚至让很多人感到“惊艳”:今年前两月,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636.9亿元,同比增长51.4%,高出全国增速42.7个百分点。 伊犁春播在即。“不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马书记在伊犁专门就种子、耕地、水利等三个涉及农业生产的重要方面进行了调研,说到底,就是要全力落实粮食稳产增产任务,把总书记关于“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的重要指示落实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伊犁河谷水土光热条件好,是新疆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 去年,伊犁继创下全国大面积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后,又刷新了全国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玉米高产纪录。 新疆种粮,既是优势所在、发展所需,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全局性考量。 以前,新疆种粮政策是“区内平衡、略有结余”,就是自己管自己够,不用支援别处,也不向国家要粮。 如今,新疆种粮导向发生了重大转变,不仅要“区内结余”,还要“供给国家”。 去年,新疆经过前所未有的努力,粮食增产超过300万吨,占全国粮食产量增量的三成多。 这一下子改变了很多人的认识:原来新疆能种这么多粮食! 新疆多产粮,不仅惠及当地,更为“中国粮”中的优质农产品供给作出了贡献。 所以,在去年增产基础上,自治区党委今年又提出了粮食增产100万吨的目标。 随着春天来临,各地都在为实现增产目标努力多种粮、种好粮。 伊犁水资源富集,为国家种更多的粮食,既有这个条件,更是责任所系。 “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多高,新疆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这两年,一提到新疆的水,很多人就会想起这两句话。 这说明,新疆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了。 为了解决新疆的水问题,马兴瑞跑遍了新疆的大河大湖、各个流域。自治区党委对新疆水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系统性重塑,产生了积极效果。 新疆多种那么多粮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水跟上了。 此次伊犁调研,马兴瑞还实地察看了伊犁河水情,对治水提出了要求。 “要以更大视野、从深层次看待水问题” “坚持系统思维,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高效配置使用能力”。 这是新疆这两年治水反复提及的要求。 其核心,就是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 怎么看? 从大局上看,水资源对新疆这样一个广阔且干旱的地方,说多么重要都不为过,是命脉所系、生存发展之根本。 从系统上看,不能像俗语讲的“铁路上的警察——各管一段”,仅仅就一个县域、某一个区域来认识和推动水工作,而是要从整体上统筹、全局上谋划。 怎么办? 新疆水资源相对缺乏,所以“水尽其用”显得更为重要。不用,要么蒸发了,要么流走了,没有发挥出宝贵资源的效益。 因此,新疆的水不仅要充分地用,关键要科学高效地用,让有限的水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这是新疆治水的重要考量。 3月2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在中绿电尼勒克县40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现场,实地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崔志坚摄 新疆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落伍、不掉队,靠什么? 答案有很多,但建设一个优势特色凸显、规模实力可观、支撑能力强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无疑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正因如此,自治区党委以及主要领导反反复复强调,要“加快构建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逢调研必看、逢部署必谈。 其中的考量是什么? 自治区党委十届八次全会决议中,有这样的表述: “深刻认识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是新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后发赶超的巨大禀赋优势”。 这正是自治区党委规划建设“八大产业集群”的重要考量所在。 就是要充分发挥油气、煤炭、矿产、新能源、新材料、粮食、棉花、果蔬等资源和产业在全国经济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此次调研中,马兴瑞察看了庆华能源集团煤制天然气和中绿电尼勒克县40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强调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这些都是伊犁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的特色产业。 煤制天然气效益好、前景广,是当前新疆煤产业发展的重点着力方向之一。 而绿电更是新疆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新疆正加快建立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是主力。 这进一步显示,新疆各地就是要依托自己的能源资源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既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也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研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煤田灭火。 伊宁市夜景。来源:伊宁市人民政府网 此次调研,城市空间规划、重点项目推进也是一个重点。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去年以来,仅马书记就两次就城市规划,特别是伊犁的城市规划进行过调研、召开座谈会。 伊犁在新疆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等重大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自治区党委对伊犁提出了“打造开放型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 这次,在伊宁市银河谷康养城、后滩湿地和华美胜地酒店项目建设场地,马书记听取了伊宁市空间规划、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汇报,了解城市布局建设、生态涵养等工作成效,强调要合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用好用活水资源,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好造福群众、服务民生。 新闻报道中,还专门提到了“基层减负”。 这应该是继新疆公开征集形式主义加重基层负担突出问题线索之后,新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视察关于“继续把为基层减负这项工作抓下去”重要讲话精神,一次直抵一线的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 其实,近两年,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干部感受到了持续为基层减负带来的变化:工作日里的安排更充实了,工作任务更实际、更可操作了;八小时外,“形式”加班少了,被交办的任务少了,被要求的打卡、报备少了、会少了、表也少了,特别是微信工作群少了…… 为基层减负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实干撑腰。所以,还是要时时盯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大整治力度。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总书记明确曾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 如今,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迎来关键一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