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曲子人:吴生录的梦想——生命不息传承不止
“如今改革创新思想变,农业生产谱新篇,农民种地机械化,播种收割全用它......”在昌吉市滨湖镇滨湖村的小曲子文化大院内,记者见到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新疆曲子代表性传承人吴生录,正在为昌吉州建州70周年创作曲子作品。
自1995年接触新疆曲子以来,吴生录凭借着对城市发展面貌和老百姓生活变迁的理解和感触,平均每年创作出2部新疆曲子作品,获得了不少奖项。作为昌吉市撤县建市30周年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吴生录也想为建州70周年谱一曲庆祝赞歌,讲述昌吉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过去种地全凭人工干,产量还低,农民的收入也少,现在机械化水平高,农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所以我想把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的所见所闻用曲子的形式表现出来。”吴生录说。
吴生录今年82岁,他坚持传唱新疆曲子从青年时代到古稀之年,从跟着老艺人四处演出到现在自己成立小曲子戏团,带领团队传承曲子文化这条路他走了五十多年。
新疆曲子是由汉、回、锡伯等民族群众共创共演的曲艺品种,主要流传分布于北疆沿天山一带的昌吉州七县市、乌鲁木齐、石河子和东疆的哈密、巴里坤及南疆的焉耆等地区。表演形式以坐唱为主,以三弦、板胡和二胡为主奏乐器,轮递演唱,唱腔音乐十分丰富。代表剧目有《李彦贵卖水》《张良卖布》等。
2015年在政府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吴生录将自家院子改建成小曲子文化大院,组建了一支由村民组成的小曲子队,带领大家传唱小曲子,表演形式涵盖:新疆曲子、花儿演唱、群众快板、曲子表演唱、歌舞、传统剧目、新编节目小品等。这些年来,他带着小曲子戏班的十多名演员努力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所见所闻编词谱曲,经常参与乌鲁木齐、呼图壁等周边县市的文化交流活动,节目演出至今已有300余场次。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小曲子面临的竞争与冲击与日俱增,生存环境日渐狭小,这让吴生录感到担忧。“对于曲子的传承,我希望可以多举行一些比赛,让演员们有前进的方向,我们也可以向更优秀的作品学习,让我们有创作新作品的动力,也希望把年轻人吸收过来把新疆曲子传承下去。”
吴生录的女儿吴建梅今年53岁,从小耳濡目染的她,受到父亲的熏陶,空闲时也会跟着父亲“走街串巷”,将曲子文化传唱到昌吉市的各个角落。“我特别支持父亲,他特别热爱曲子,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家里编排他自己的手稿,写得不行他又重新写,一遍一遍,我也挺心疼他的。”吴建梅告诉记者。
“生命不息,传承不止。我今年虽然82岁了,但我觉得我的精神还很年轻,我要做到只要我活着就要继续传承下去,让曲子文化在昌吉大地持续绽放光芒。”吴生录信心满满地说。(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博 周芬 田天 通讯员 王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