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糯艾香 文化历久弥新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悬菖蒲。粽子香,香满屋。龙舟下水擂战鼓……”端午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2009年9月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首个跻身“世界级非遗”的传统节日。在今天上午举行的自治区2024年“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中,传承着丰富多彩、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端午民俗,仍不断绽放时代光彩。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夏合扎提·肖开提说:“在今天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端午节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芒。”


射五毒·扬新风活动是对传统射礼的创新,让孩子们在飞镖射击中辩识蝎子、蜈蚣、毒蛇、壁虎、蟾蜍等传统“五毒”认知自然和时令变化,而抵制高价彩礼、低俗婚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随礼攀比等“新五毒”则成为寓教于乐开展移风易俗宣教的新载体。同时,端午这天,人们要制香囊、佩朱砂囊、簪榴花,小孩子臂系五色线,穿虎头鞋,身披“老虎被”,作为除恶逐疫的符号。活动中,参加制作香囊·编彩线的选手从穿针引线到填充香料再到收尾,一招一式认真地制作。活动现场弥漫着草药的清香,沁人心脾。

市民李新城说:“我们在端午节之际跟着老师学习制作香囊,每一针每一线都仿佛让我穿越回了古代,感受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寓意的寄托。编织出的彩线蕴含着吉祥与祝福。我和周围的居民们一边编织,一边交流着,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寄托着满满的祝福。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日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龙舟竞渡,百舸争流,鼓点激荡,劈波斩浪。作为端午特有的民俗,“龙舟竞渡·谁与争锋”也在活动中精彩上演。大家骑在旱地“龙舟”上,以脚为“桨”,快速向前“划行”,上演了一场速度与默契相融合的精彩比拼。
参赛队员加沙热提说:“我们团队喊着口号,迈着一致的步伐,努力让龙舟快速向前,在与其他队伍的角逐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大家的热情。本次旱地龙舟比赛,不仅让我体验到了端午节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深圳市大师刻痕红色版画博物馆新疆分馆工作人员 郑丹丹说:“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将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带到了昌吉市,让昌吉市民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昌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陈丽华说:“今天我们昌吉市承办自治区2024年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主要目的是推动中华传统节日的振兴、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全昌吉市营造浓厚的端午节日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