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昌吉70年丨昌吉州工业总量挤进“千亿俱乐部”城市
70年,工业总量挤进“千亿俱乐部”城市
70年来,昌吉州工业发展焕新赋能,迭代升级,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2014年全州工业总量挤进“千亿俱乐部”城市。
如今,这片土地成为
发展、创新的代名词
绿色、蓬勃的栖息地
时代、未来的发展地
-
昌吉州建州初期,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基础薄弱,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
1954年至1977年,昌吉州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6%。(1954年至1963年,昌吉州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8%。)当时昌吉州主要工业产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煤炭开采等,产业链处于低端。 1978年12月,改革开放的航船在中国启航。昌吉州与时俱进,锐意革新,紧随全国的脚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1989年昌吉州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当年农业总产值,并在此后继续一路高歌猛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州党委、政府坚持做大总量、调优结构,聚力抓园区育龙头、抓链条建集群,优化整合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持续壮大。
昌吉州
1954年建州初期工业总产值624万元
2023年全州5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完成工业总产值2566.5亿元
较1954年翻15番
工业门类由建州初期的10余种
增加至现在的30种
占工业领域41大类的73%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
昌吉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
努力改变“大而不强”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广
昌吉州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设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工业园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配套,成为全疆唯一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县市全覆盖的地州。
如今
“能源智谷”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山慧谷”
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绿色硅谷”
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三大国家级园区强势崛起

图为准东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记者何龙 摄
70年来
昌吉州坚持绿色高效利用资源
以链式集群发展思路
打造绿色矿业
煤炭煤电煤化工
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油气生产加工、棉花和纺织服装
粮油、优质畜产品
4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昌吉州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
昌吉高新区、阜康产业园、吉木萨尔北庭工业园荣获自治区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
溢达纺织等8家企业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优秀场景;
-
准东特变能源智慧电厂安全生产一体化平台建设等6个项目获评国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
中泰矿冶、天池能源等7家单位获得自治区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厂、园区称号。全州“上云”企业数量达到597家,近五年增长4.85倍;
-
累计建设5G基站3788个,实现核心区域范围5G网络全面覆盖,工业互联网“联”出新质生产力。
风电产业集聚发展、光伏基地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投用……锚定“双碳”目标,昌吉州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风光储氢开发利用,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条,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新能源与储能、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耦合联动发展,产业链集聚成势,勾勒出一幅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崭新图景。持续壮大的新质生产力,让工业大州焕发出崭新活力。

70年
从车间到产品
从工厂到产业园
从产业链低端到中高端
从“昌吉制造”到“昌吉智造”
昌吉州工业发展成果丰硕
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为全疆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州之一
如今,昌吉州
正从工业大州迈向工业强州
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
70年积淀
让工业与创新持续焕发出强大能量
成为昌吉州打造
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
(来源:昌吉零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