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新疆博物馆:让文物“活”力无限
头戴面具、手臂张开、小肚微挺……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显眼包”文物,彩绘泥塑戴面具舞蹈俑最近“火”了。在广大网友的画笔下,它时而变成防诈卫士,时而变成减肥达人,多变的形象赢得许多人喜爱。
5月以来,新疆博物馆每月在线上发布一个文物主题,邀请喜欢文博、喜欢绘画的观众,以指定主题创作绘画作品。优秀画作不仅会被公开展示,还会被做成文创产品回赠作者。从看文物到画文物,趣味互动让更多年轻人主动了解文物,文物也因此被激活生命力。
彩绘泥塑戴面具舞蹈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供图)
观众在新疆博物馆感受原石和打制石器的区别。新华社记者 张瑜 摄
观众在新疆博物馆体验绢马互市贸易互动游戏。新华社发(何晓摄)
文物活化舞台剧《千年之语》表演现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供图)文物在展柜里,演员在舞台上,对观众来说都是被动接受,新疆博物馆化被动为主动,在龙年春节策划“金鳞开运”主题画展,邀请天山南北3000余名各族少年儿童来博物馆画龙文物,在他们童稚的视角和画笔下,龙文物“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在孩子们心中“活”了。
为延伸情感体验,新疆博物馆还将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以文物为原型推出“守望吧疆山”“绮梦疆湖”“潮虎想象”等系列文创产品,并推出文创雪糕、打卡印章、魔法相机等一系列互动性强、玩法多的文创产品。文物“走”出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去年新疆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破千万元。
目前,新疆博物馆游客年接待量约200万人次,但对新疆历史文化充满兴趣的人远不止此。利用数字技术打破实体馆限制,构建全民共创、全民共享的博物馆,是新疆博物馆下一步的目标。
“博物馆计划把文物数字资源向全国共享,观众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设计布展大纲,打造文物数字展。”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说,“把文物交给百姓,让文物焕发无限生机。”(记者张瑜)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