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人大系列报道之四:抓好“前中后”三环节 构建全链条式人大监督体系
2025-01-13 12:23:53
来源:昌吉市零距离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强化法治意识,秉承为民情怀,聚焦市委决策部署、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探索和完善监督机制,推动人大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构建监督闭环,以高质量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聚集市委中心工作,突出抓好专项监督。2024年,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等专项工作报告32项,提出并交办审议意见96条。组织“三查(察)”活动8次,收集意见建议112条、查找存在问题32项,提出对策建议45项。开展专题询问2次,作出决议10项。对市公安局、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开展专题调研和工作评议。

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技改项目就是人大代表视察的项目之一。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该项目因经费等原因,导致堆存的1000余吨污泥未能及时清理,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在人大代表的监督、督促下,仅用20多天,污泥清运经费到位,该厂迅速组织人力机械将污泥全部清理完毕。
“市财政每月安排资金130万元,用于保障污泥处理设备维护及污泥清运工作,目前污泥无害化处置项目日处理污泥能力约150吨,后期我们计划申报项目,加大投入,对现有污泥处置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污泥处理能力。”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技改项目负责人吴明东说。

市人大常委会聚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积极回应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吐鲁番西路和青年南路十字路交叉口处,有根高压电力杆线塔杆,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拆除需停电施工,涉及群体广,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出行的时候特别不方便,交通也容易拥堵,下班的时候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市民徐建玲说。2024年3月,市人大代表杨建忠和蔡小虎将这个问题提交至市人大常委会财经议事会上,市人大常委会迅速成立专项调研组,召开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协调答复会,15家相关部门到场答复。“塔杆位置影响车辆通行,我们申报停电计划,电力部门在凌晨5点到6点进行停电,对塔杆进行拆除,7点就恢复了供电。”市住建局城建科干部徐翔说。“今年夏天,电业局和相关单位一次性将电线杆、电网、电线和桩子全部彻底清除了。我听说是由市人大协调政府各个部门,一起把这件事办成了。我觉得心里面特别舒服,特别高兴。”市民马勇说。因一根“扰民”电线杆推动创新监督机制,盯紧“前中后”三个环节,形成监督闭环,推动监督工作从“程序监督”转为“实效监督”,真正做到有问题、有答复、有结果,提升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实效性。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就是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征集48个食品安全领域问题,开展人大代表电视网络问政活动,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城市管理局进行问政监督。
“通过现场面对面问答活动,解答了我们老百姓所关心的,关于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等一系列问题的疑惑,也让我们群众代表积极参与到活动,希望今后持续开展像这样的活动。”居民艾山江·沙帕尔说。

市人大常委会既做好发现问题、收集问题的“前半篇”文章,又做好解决问题、反馈结果的“后半篇”文章,凸显了人大不断创新监督机制,监督质效实现从“纸面”落到“地面”的转变。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抓好“事前”精心谋划、“事中”高效监督、“事后”跟踪问效三个环节,构建全链条式人大监督体系,首次开展代表有约·局长“进站”“检察长·人大代表面对面”活动,首次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促进代表建议“落地开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
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谢蕾说:“今后,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民生事业中的短板弱项、法治昌吉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不断提升监督质效,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迈出新时代的坚实步伐。”
(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珂 通讯员 杨淑花)
责任编辑:刘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