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斗 更好建设美丽新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在新疆引发热烈反响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西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在我区广大知识分子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新时代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取得的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大家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团结奋斗、砥砺前行,进一步焕发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9月21日,在雅玛里克山山顶拍摄的乌鲁木齐。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周鹏摄
方略领航明方向
白皮书指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新疆工作的深邃思考,体系严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和魂。
“白皮书既是对历史成就的深刻总结,更是未来行动的指南。它让我们目标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坚定、步伐更加稳健。”新疆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顾光海表示,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下,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更加稳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协同共进。
“白皮书用丰富的史实说明,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始终尊崇大一统理念,将新疆地区置于国家大一统格局下进行治理,维护社会安定,推动开发建设,促进民族交融和文化融通,积淀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深沉历史意识和牢固共同信念,积累了中华民族边疆治理的理念和经验。”新疆大学历史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轶群表示,白皮书为国际社会客观认识新疆历史提供了权威读本,必将有力驳斥一些美西方国家对新疆的抹黑。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抓实干扎实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民生保障暖心田
白皮书阐述了新疆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9月11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大学迎来首批本科新生。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西娅摄
新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2024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7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新疆有普通高校63所、较2012年增加24所,特别是南疆五地州实现本科教育全覆盖的历史性突破。这些变化,让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多强深有感触:“新疆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不断提升,教育公平的阳光洒满天山南北。”
白皮书指出,新疆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人员总数从2012年的1246万人增加至2024年的1391万人,增长11.64%。就业结构更趋合理,城镇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
“新疆通过健全公平的就业政策体系和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让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实现就业,最大限度保障各族群众自愿就业、体面劳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副处长张玉婷表示,各族群众通过体面劳动,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就业能力不断增强,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正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医疗保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白皮书指出,新疆坚持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大幅提升健康保障水平。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占比达到86.05%,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疆,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4月25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专家为伽师县做完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摘取纱布。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何新社摄
伽师县人民医院通过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为县域心血管疾病患者构建起更规范的救治网络。该院心血管内一科主任孙大伟介绍,过去基层医疗资源有限,患者要辗转求医,现在依托医共体建设,建立起标准化诊疗流程,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规范治疗,“看到乡亲们不用再长途奔波就能得到及时治疗,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特别有成就感。”
凝心聚力谱新篇
白皮书指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历史性跨越,找到了一条在边疆地区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正确道路。
3月1日,原创话剧《立地顶天》在新疆科技学院首演。学校以“红色基因+艺术表达”创新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通过话剧的形式,让“两弹一星”精神在青年学子中传承。艾厚羽 摄
结合白皮书,新疆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慈着手将其作为核心教学资源融入教案和课堂中。“在教学中,我将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为依据,为学生们系统阐释新疆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实践路径与成效。”陈慈表示,还将结合新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教育医疗等领域发展成果,引导学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始终将服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为办学的根本遵循。白皮书的发布,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边疆办教育、为疆育才固根基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玉刚表示,将发挥职业院校办学优势,紧扣自治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工业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使命,通过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在技能锤炼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实践锻炼中坚定报国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