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十四五”461亿投资收官!产业升级与生态布局交出双答卷
2025-11-03 12:14:48
来源:昌吉市零距离
在大西渠镇幸福村,新疆盛林科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高端智慧农业装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正稳步推进。2.7万平方米的厂房建筑群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进行生产车间的立柱作业,一座现代化农业科技制造基地已初具规模。新疆盛林科创建筑项目工地总工程师吕文山介绍:“截至目前,8个单体建筑已完成主体封闭。我们将全力推进,争取在11月底实现一号车间的主体封闭,为后续设备安装创造条件。”作为昌吉市“十四五”期间农业科技领域的重点项目,这座高端智慧农业装备生产基地总投资1.98亿元,包含办公楼、检测中心、工程技术中心、2个车间等9座单体建筑,聚焦智慧农业装备制造,与昌吉国家农高区的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形成精准对接,将成为当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新疆盛林科创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群表示,该项目通过招商引资落地,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项目于今年7月1日正式开工,建成后将形成集研发、生产、检测于一体的高端农机装备综合生产基地。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带动就业约1000人,对昌吉市、昌吉州乃至全疆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产业推动与技术引领的双重作用。“十四五”期间,昌吉市坚持在产业升级与生态布局上协同发力、齐头并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昌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全密闭的垃圾运输车正沿着专用通道有序驶入,这座看似“神秘”的厂区,每天都在实现“垃圾变电能”的绿色转化。城发环保能源(昌吉)有限公司生产部主任赵红江说:“项目一期工程建设1x600吨/日的炉排式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配套建设1x12兆瓦汽轮发电机组及烟气净化、渗滤液处置等附属设施。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可降低至120毫克/立方米左右,二氧化硫可降低至50毫克/立方米左右,颗粒物可降低至2毫克/立方米左右,远优于国家标准。另外生产用水采用昌吉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和本厂渗滤液处理的产水,废水实现零排放。为昌吉市及周边‘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支撑保障。”总投资3.7亿元的昌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23年11月正式投运,标志着昌吉市彻底告别生活垃圾处理的“填埋时代”。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机械炉排炉工艺,单炉日垃圾处理量较传统工艺提升1倍以上,占地面积却减少三分之一。配备国际先进烟气净化系统和全流程环保处理设施,实现了废气、废水、废渣的全面无害化处理与循环利用。昌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昌吉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目前一期日处理600吨的焚烧线项目,项目已于2023年10月建设完成,截至目前累计处理生活垃圾48万吨,提供绿色电力1.7亿度,减少碳排放10余万吨。城发环保能源(昌吉)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文军伟表示:“我们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再投资3至4亿元完成项目二期建设,并进一步推进技术升级改造,力争将服务范围扩大至更多的周边县市,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环保能源供应中心和环保教育基地,为昌吉市的‘无废城市’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十四五”期间,昌吉市围绕项目谋划、落地、管理与服务全面全力,通过建立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审批部门护航,责任部门推进,形成“专人盯、专人管、专人干,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责任链条,持续提升项目全过程管理水平,为昌吉市“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昌吉市发改委项目科科长张朝阳表示:“展望‘十五五’,我们将围绕‘一市两区’、产城融合、城市更新、科教创新区建设、数字产业等重点领域,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攻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民生项目精准供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十五五’规划的每一个项目都落地见效,为昌吉市高质量发展筑牢项目根基!”
记者 马玉娇 赵黎声 通讯员 于东辉
责任编辑:刘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