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昌吉市“双减”办致全市家长的一封信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寒假将至,全国各地校外培训机构“爆雷”倒闭、“卷款跑路”仍屡见不鲜,为防止发生“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严格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进一步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度过平安、愉快、别样精彩的假期。为维护您的合法权益,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昌吉市“双减”办温馨提醒各位家长和学生,特别关注以下事项:
一、了解“白名单”机构类别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均为体育、艺术、科技类培训机构,已入驻“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并取得有效期内的文旅、科技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行政审批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实施全流程监管的培训机构(含培训预收费资金监管)。
二、理性谨慎选择非学科类培训机构
(一)查看培训资质。在选择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时,请一定要做到三看:
一看“证照是否齐全”。请关注培训机构是否持有有效期内的文旅、科技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行政审批局颁发的《营业执照》。
二看“师资是否合格”。要关注从事培训的教师是否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并张贴在校外培训机构显著位置。
三看“收费是否公示上墙”。收费项目、标准等应在校外培训机构显著位置公示。
(二)签订培训合同。广大学生家长在缴纳培训费用前,要主动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教育部和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请您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特别要关注涉及课程、从业人员、费用的条款,明确约定退费情形、退费方式,防止培训机构私自修改合同,出现“概不退费”等霸王条款,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签字盖章。要索取正规发票,妥善保管,不要接受与实际培训内容不符的发票和收款收据等“白条”凭证,否则日后维权比较困难。
(三)学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缴费。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选购课程、签订合同、消课退费;培训前要与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修订版),明确合同中培训项目内容、质量标准、收费项目、金额、退费标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校外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应在显著位置公示。一次性缴费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不得超过5000元,请务必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选课、购课、依规缴费,切勿直接向机构或员工个人转账缴费,防止“卷钱跑路”“退费难”等问题发生。
(四)遵守培训时间。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2:30。
(五)核验场所安全。为了您的孩子培训期间的安全与健康,请您务必选择符合国家消防规定、培训场所安全的合规机构,不去“无证无照”机构或其他违规机构参加培训。
(六)加强安全教育。在参加校外培训的过程中,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防火防电安全教育、防欺凌安全教育等,确保孩子健康平安成长。
三、积极监督机构培训行为
不要选择“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以外的非正规培训机构,自觉抵制任何机构或个人以“素质拓展”“托管照看”等名义开展的“一对一”“一对多”等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并投诉举报违规培训行为,特别是“白名单”中的培训机构违背承诺私下收取培训费用的行为。
教育部颁布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自2023年10月15日起已施行),将依法深化校外培训监管,规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行为,让合规者受到保护,让违法者付出代价,确保校外培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使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如您发现校外培训机构或个人有违反“双减”政策规定的培训行为,请及时投诉举报。
举报电话及邮箱:
1.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请致电市“双减”办(市教育局):0994-2284803
2.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请致电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0994-2333908
3.违规发布广告、虚假宣传、哄抬价格、存在超标准时段收取费用等违规行为请致电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
4.科技类培训机构请致电科技局举报电话:0994-2596748
5.邮箱:cjssjb2023@163.com
昌吉市“双减”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