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 引 号 | CJS001/2018-000170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昌吉市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2018-08-19 11:51:22 | |||||||||||||||||||||||||||||||||||||||||||||||||||||||||||||||||||||||||||||||||||||||||||||||||||||||||||||||||||||||||||||||||||||||||||||||||||||||||||||||||||||||||||||||||||||||||||||||||||||||||||||||||||||||||||||||||||||||||||||||||||||||||||||||||
名 称 | 昌吉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文 号 | 主 题 词 | 昌吉市 2017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 ||||||||||||||||||||||||||||||||||||||||||||||||||||||||||||||||||||||||||||||||||||||||||||||||||||||||||||||||||||||||||||||||||||||||||||||||||||||||||||||||||||||||||||||||||||||||||||||||||||||||||||||||||||||||||||||||||||||||||||||||||||||||||||||||||
来 源 | 市统计局 | |||||||||||||||||||||||||||||||||||||||||||||||||||||||||||||||||||||||||||||||||||||||||||||||||||||||||||||||||||||||||||||||||||||||||||||||||||||||||||||||||||||||||||||||||||||||||||||||||||||||||||||||||||||||||||||||||||||||||||||||||||||||||||||||||||
内容概述 |
2017年,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经济运行总体稳健,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17年,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经济运行总体稳健,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0.4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13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98.43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66.85亿元,增长9.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50.8:40.2优化为8.8:49.5:41.7,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8%、24.6%和67.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1.4和3.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78723元,比上年增长3.9%。 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累计上涨2.6%,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4%;衣着类价格上涨2.8%;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8%。商品零售价格同比累计上涨2.9%。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45.26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农业产值13.96亿元,下降4.87%;林业产值0.37亿元,增长0.55%;牧业产值29.47亿元,增长11.98%;渔业产值0.93亿元,增长0.7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3亿元,增长0.66%。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27.85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其中:农业增加值7.68亿元,增长1.47%;林业增加值0.25亿元,增长4.1%;牧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5.53%;渔业增加值0.47亿元,增长7.2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45亿元,增长6.99%。 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111.67万亩,比上年下降3.5%。其中,粮食作物29.76万亩,下降31.2%;油料4.5万亩,下降69.8%;棉花42.38万亩,增长73.2%;甜菜2.28万亩,增长12.9%;蔬菜及食用菌8.58万亩,增长1.9%;瓜果类5.84万亩,下降28.3%;其他作物17.53万亩,增长26.7%。
粮食总产量19.82万吨,下降11%;棉花总产量6.15万吨,增长100.3%;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54.16万吨,下降6%;瓜果类总产量31.83万吨,下降19.5%。 年末牲畜存栏34万头(只),其中,牛4.25万头;猪7.76万头;羊21.38万只。年内牲畜出栏70.62万头(只),其中,牛6.8万头;猪21.46万头;羊42.06万只。年末家禽存栏67.7万只,年内家禽出栏494.26万只。全年肉、奶、蛋总产量分别为5万吨、9.8万吨和0.25万吨。水产品养殖面积2.1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08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5.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农用拖拉机11373台,比上年增长1.3%,配套农具22024部,比上年增长1.4%。机耕面积111.67万亩;机播面积111万亩;机收面积78.87万亩;农田机械节水灌溉面积78.17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01%。年末自来水受益村84个。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68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38万吨,地膜覆盖面积87.57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年末全部工业生产单位数73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36.57亿元,实现增加值82.7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72.15亿元,实现增加值71.19亿元,比上年下降0.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利润总额27.96亿元,比上年下降17.5%。工业产品销售率96.57%,总资产贡献率5.21%,成本费用利润率7.96%。资产负债率由上年52.77%下降为49.06%。 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资产、产值、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和利润总额上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62家、67家、64家和46家。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饲料增长9.7%;罐头增长56.4%;饮料增长15.2%;服装增长22.6%;纱增长119.6%;纸制品增长22.4%;塑料制品增长0.9%;水泥增长77.8%;商品混凝土增长10.6%;钢结构增长41.8%;发电量增长37.4%。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市有资质建筑业企业59家,签订合同额133.63亿元,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6.45亿元,竣工产值38.61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5.6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8.78万平方米,从事建筑业活动平均人数18672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569个,比上年增长103.2%,其中新开工项目469个,增长140.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9.8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其中民间投资231.54亿元,增长20%,占总投资的45.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6.88亿元,增长202%;第二产业投资112.72亿元,增长40.8%,其中工业投资112.07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投资370.2亿元,增长 38.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6.9亿元,增长19.8%。 分地域看,市属投资305.84亿元,增长20.8%;高新区投资101.1亿元,增长139.8%;农业园区投资102.86亿元,增长69.5%。 房屋施工面积500.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7%;房屋竣工面积171.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7.1%;商品房销售面积7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1%;商品房销售额32.98亿元,同比下降40.2%。 五、国内贸易 2017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108家(含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其中,法人单位84家,产业活动单位4家,个体户20家。按经营业态分,批发和零售业单位78家,其中法人单位76家,产业活动单位1家,个体户1家;住宿和餐饮业单位30家,其中法人单位8家,产业活动单位3家,个体户19家。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51亿元,比上年增长9.9%。按消费形态分,实现餐饮收入18.26亿元,增长11.1%,实现商品零售总额95.25亿元,增长9.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6.49亿元,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02亿元,增长4.7%。按销售单位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8.18亿元,增长8.2%;限额以下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5.33亿元,增长11.2%。全市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个,全年成交额8.95亿元。 六、服务业 201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4家,比上年末净增3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2.75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4.69亿元,同比下降3.5%。平均用工人数10157人,同比增长13.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11.69亿元,同比增长36.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9.31亿元,同比增长15.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5.43亿元,同比增长49.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18.2%。 七、财政、税收、金融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21.86亿元,同比下降0.1%,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1.9%,非税收入20.25亿元,同比增长31.5%。税收收入中,增值税7.8亿元,增长66.5%;企业所得税2.44亿元,下降0.6%;个人所得税2亿元,增长16.4%;城市维护建设税1.15亿元,增长8.4%;房产税1.47亿元,增长40.5%;城镇土地使用税1.38亿元,下降0.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5.98亿元,比上年下降5.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9亿元,增长21.5%;教育支出6.14亿元,下降7.1%;科学技术支出0.39亿元,下降72.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49亿元,下降34.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6亿元,增长14.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52亿元,下降48.7%;节能环保支出0.99亿元,增长99.3%;城乡社区支出21.51亿元,增长6.4%;农林水支出4.82亿元,下降11.7%;住房保障支出0.56亿元,下降9.1%。 实现全口径税收收入40.16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国税收入21.89亿元,增长37.4%;地税收入18.27亿元,下降1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收入0.12亿元,下降3.8%;第二产业收入15.03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收入25.01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总收入的62.3%。 201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56.57亿元,比年初增长10.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69.11亿元,比年初增长13.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30.2亿元,比年初增长2.5%,广义政府存款156.36亿元,比年初增长18.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08.04亿元,比年初增长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03.78亿元,比年初增长10.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304.25亿元,比年初增长1.6%。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 201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552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3.5%,其中,出口额23383万美元,下降44.2%;进口额12137万美元,增长4.8%。 全市招商引资项目170个,其中新建项目104个,结转项目6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到位资金86.7亿元,结转项目到位资金141.3亿元。 旅游业蓬勃发展。2017年,共接待游客253.6万人次,同比增长5.17%,完成目标任务的101.85%;接待过夜游客51.15万人次,同比增长4.58%,完成目标任务的102.3%;实现旅游总消费43.11亿元,同比增长12.06%,完成目标任务的101.85%。年末拥有星级酒店9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1家;旅行社总社9家,分社33家;A级景区(点)8家,其中AAAA景区1家,AAA级景区4家,AA级景区3家;S级滑雪场1家;星级农家乐42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6家。 九、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年末农村公路总里程1794公里,增长4.3%。农村公路养护1400公里,列养率100%,优良率85%;完成危桥改造项目3个,客运站项目1个。2017年末公共汽车运营车辆427辆,出租汽车1387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6.72亿元,同比增长4%。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6.45万户,比上年增长12.4%。移动电话用户79.35万户,比上年增长17.4%。互联网宽带注册用户23.06万户,比上年增长4.5%。 十、企业、个体经济 2017年末,全市登记注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1803户,比上年增长21%。其中,企业登记8735户,增长23.8%;个体工商户登记33068户,增长20.3%。注册资金总额523.09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其中,企业注册资金496.59亿元,增长50.8%,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26.5亿元,增长29%。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7年末,市直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100所,共1245个班,在校生55814人,其中,幼儿园70所(公办24所),434个班,在园人数15255人;小学23所,531个班,在校生26582人;初中4所,204个班,在校生9599人;高中3所,76个班,在校生4378人。共有毕业生8508人,其中小学毕业生4131人;初中毕业生3104人;高中毕业生1273人。招生人数16141人,其中,幼儿园招生6671人;小学招生4582人;初中招生3436人;高中招生1452人。共有教师4020人,其中专任教师3343人。 2017年,共申请国家专利715件,授权国家专利407件。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达55家。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大,全市规上工业研发活动经费支出6.4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8%。 十二、卫生 2017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4个,其中医院18个,各类卫生工作人员306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07人,其中执业医师1030人,注册护士1197人。医疗床位1978张。 十三、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 2017年,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80137人,同比增长2.4%,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人数79804人,同比增长2.5%。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58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7016人次,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62人。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36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557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191人,其中城镇居民参保人数2183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7553人,其中职工参保人数49201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98352人。工伤参保人数58562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471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1868人。 2017年末,全市社会福利院6个,床位数276张,社区服务设施31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43%。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共1320户2384人,其中,城市753户1137人,农村567户1247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105.22万元,其中发放城市低保金659.6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445.62万元。实施医疗救助3709人次,医疗救助资金支出260.85万元。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 根据公安人口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市辖区总人口547481人,其中户籍人口383554人,暂住人口163927人。户籍人口中(下同),总户数132578户,其中,地方127510户358718人;兵团5068户24836人。城镇人口242498人,乡村人口141056人。按性别分,男性190521人,女性193033人,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8.7。按年龄段分,0-17岁72864人,18-34岁87171人,35-59岁166576人,60岁及以上56943人。汉族279301人,占总人口的72.82%;少数民族104253人,占总人口的27.18%,其中,维吾尔族10729人,占总人口的2.8%;哈萨克族19886人,占总人口的5.18%;回族66337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他少数民族7301人,占总人口的1.9%。全市户口登记新出生人口5406人,出生率14.21‰,死亡人数3132人,死亡率8.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8‰。
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85元,比上年增长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37元,比上年增长4.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2377元,比上年增长9.2%。 十五、能源、资源、环境和城市建设 能源: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原煤消费量300.94万吨,工业生产电力消费8.94亿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3.8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0.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能耗为0.2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增长15.5%。 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971.0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97932.73公顷(水田443.42公顷,水浇地97489.31公顷),其中地方78401.65公顷(水田443.42公顷,水浇地77958.23公顷)。2017年,全市实际供水量5.56亿立方米,其中公共供水0.18亿立方米,生活供水0.22亿立方米,工业供水0.35亿立方米,农业供水4.75亿立方米,其他供水0.06亿立方米;全市年平均温度7.9℃;年降水量127.9mm;年日照时数2589小时。 2017年,全市废水排放量1730.9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190.64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1464.24吨,其中工业排放258.83吨;氨氮排放102.93吨,其中工业排放11.75吨。二氧化硫排放5740.97吨,其中工业排放1213.12吨;氮氧化物排放3215.38吨,其中工业排放2474.52吨;烟(粉)尘排放5086.27吨,其中工业排放1756.97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8天。 2017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62.68平方公里,全年城市总供水量1837万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100%。全年处理污水1897.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100%,安全生产率、设备运行率均为100%,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污水污染物去除率达90%以上。城市燃气普及率95%。 注: 1、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增加值均为现价,增速为可比价。数据为初步核算数,最终数据以《昌吉市2016年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口径为昌吉市全辖区(含兵团),其余社会经济各项指标如无特殊说明的均不包括兵团数据。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昌吉市统计局;物价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昌吉调查队;其他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其中,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昌吉市财政局;税收数据来源于国、地税;金融信贷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昌吉州支行;货物进出口总额和招商引资数据来源于昌吉市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旅游业数据来源于昌吉市旅游局;交通运输业数据来源于昌吉市交通运输局;邮政、电信业务数据来源于邮政、电信、移动、联通企业;企业和个体经济来源于昌吉市工商局;教育业数据来源于昌吉州教育局、昌吉市教育局;科学技术数据来源于昌吉市科技局;卫生数据来源于昌吉市卫计委;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数据来源于昌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局和民政局;人口数据来源于市公安局;环境保护数据来源于昌吉市环境保护局;城市建设数据来源于昌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