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让美景美食更出彩
近日,记者从昌吉市旅游局了解到,今年1—8月,昌吉市共接待游客381.99万人次,同比增长95.29%;实现旅游总消费64.9383亿元,同比增长100%。
今年以来,昌吉市深入实施“旅游全域化”战略,目前已初步形成城市休闲文化游、拓展健身游、工业观光游、酒文化品鉴游、天山风光游、乡村特色游、美在昌吉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游客也从全域旅游发展新业态当中,不断获得全新体验。
文旅产品进景区
每到周末,昌吉市乐活小镇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走进小镇,音乐喷泉、巨幕电影、各式各样喜闻乐见的雕塑小品,到处都是新鲜创意。吃最有特色的美食、听原创音乐、制作陶艺……这里每一家店铺都各具特色、风格迥异。专程从乌鲁木齐来乐活小镇游玩的齐晓敏这样告诉记者,在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小镇,让人们享受到的不仅仅是休闲时光,还能让人得到心灵的洗涤和升华。
乐活小镇是昌吉市“旅游+文化”深度融合一道亮丽的风景。昌吉市乐活小镇运营部负责人哈慧敏告诉记者,今年小镇招商了48家文创店铺,在这里不仅可以吃到很多地道的新疆美食,还可以领略各类文化创意带来的全新体验。据统计,2018年1月至8月,入园的游客已经突破了70万人次。
这两年,昌吉市努力探索“旅游+美食”“高品位+多亮点”的创业模式,把美食文化与文化创意和群众娱乐休闲有机结合,实现了创业、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五位一体”全方位发展。
“昌吉好礼”延伸产业链
这几天,在昌吉市庙尔沟乡举行的“大美庙尔沟”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中,巴亚恩民族刺绣合作社带来的骨雕、民族服装、刺绣手工艺品等销售十分火爆。
庙尔沟乡巴亚恩民族刺绣合作社理事长沙贝拉·沙依扎旦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几日生意非常好,卖出了一千多块钱的工艺品。
据了解,庙尔沟乡达坂景区和索尔巴斯陶景区共有经营户47家。近年来庙尔沟乡在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旅游文化,开发出一系列旅游商品,这些具有哈萨克民族风情的手工艺品也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到庙尔沟乡来旅游。
旅游商品的开发,使旅游收入由门票为主向综合收入转型,旅游购物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今年,昌吉市还启动了第二届“昌吉礼物”旅游商品评选活动,共有88家企业199种产品参与评选,力求向全疆乃至全国推送更多具备昌吉市特色亮点的产品。
乡村建起旅游线
9月2日,昌吉市二六工镇“丝路庭州嘉年华、我邀亲戚逛昌吉”——“展田园风情、忆红色传承”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周活动在该镇芸农庄举行,吸引游客3000余名。
当日芸农庄内赛车云集,美食飘香,歌舞飞扬。由兄弟联盟和越野兄弟车队组成的40辆赛车依次在山庄大桥南侧进行了精彩的赛车对抗展演;山庄游客接待中心附近支起了一长溜展台,摆满了来自全镇6个村的农副产品及特色小吃。特色凉粉、黄金饼、葱油饼、夹沙、手抓羊肉等美食引来许多游客驻足免费品尝;二六工镇佳乐和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新疆盛华马鹿养殖场等分别展示了自己的农副产品。
除了二六工镇,昌吉市其它乡镇也积极开展了以“丝路庭州嘉年华·我邀请亲戚逛昌吉”为主题的百日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百姓生活,也有效推动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活动开展一个多月以来,全市旅游人次达56.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57亿元。
昌吉市旅游局副局长王国锋在接受采访时说,昌吉市始终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及三产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规划、打造和培育,我们将按照“抓规范、强基础、创特色、强优势”的总体思路,由传统的旅游业态向景城一体、产业一体、城乡一体转型升级,促进“旅游+文化”深度融合,用创意塑造特色产业,充分挖掘传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价值,全力打造“美食文化之都、宜居创业之城”的城市品牌。(昌吉日报 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