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2020年1-10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索 引 号 | CJS026/2020-000055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昌吉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20-12-10 19:09:16 |
名 称 | 昌吉市2020年1-10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
文 号 | 主 题 词 | 昌吉市 2020 1-10 经济运行 情况分析 | |
来 源 | 昌吉市统计局 |
10月份,全市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主要指标增势明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一、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持续回升。1-10月,115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6.22亿元,实现增加值32.07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较1-9月提高1.6个百分点。
其中:市属工业增加值24.11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高新区工业增加值6.52亿元,同比下降0.6%,降幅收窄5.2个百分点;农业园区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
分门类看,采矿业同比增长56%,增速较1-9月提高8.6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下降2.1%,降幅较1-9月收窄2.3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2%,增速较1-9月回落2.1个百分点。三大门类增加值结构为12.3:63.5:24.2。
分行业看,19个行业大类中7个行业增速较1-9月加快,8个行业降幅收窄。主要行业中,纺织服装、服饰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加快19.4、68.5、2.4和4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降幅分别收窄4.2、4.6、4.3、5.8和4个百分点。
(二)工业能耗增势持续减弱。1-10月,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114.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9%,增速较1-9月下降2.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四个月回落。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耗92.04万吨标准煤,增长17.6%,占总能耗的80.5%。主要能源产品中,原煤消费337.8万吨,增长10.4%;电力消费8.46亿千瓦时,增长3.9%;天然气消费4994.65万立方米,增长43.2%。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规模扩大。1-10月,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1.3%。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0.1%,增速较1-9月提高23.2个百分点。市属投资在库项目189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07个;500-5000万元项目82个。在库项目中,新入库项目105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入库50个,500-5000万元项目入库55个。其中10月份入库项目10个,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4个,500-5000万元项目6个。
(四)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良好。截至10月底,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133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55.32亿元,同比增长76.8%,增速较1-9月提高23.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开发投资41.6亿元,同比增长9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7.86亿元,同比增长61.1%;办公楼及其他投资5.86亿元,同比增长6.6%。商品房销售面积74.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3%,商品房销售额45.21亿元,同比增长15%。
(五)消费市场逐步恢复。1-10月,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2亿元,同比下降10.8%,降幅较1-9月收窄3.3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总额36.87亿元,同比下降10.6%,收窄3.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0.85亿元,同比下降19.2%,收窄6.2个百分点。10月份当月,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增速由负转正,较上月提高18.3个百分点。借助“金秋购车季”和乌鲁木齐国际车展,汽车销售回升明显。当月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增速较9月份回升25.2个百分点。
(六)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1-10月,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12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18.07亿元,增长12.5%,非税收入8.05亿元,增长168.2%;政府性基金收入9.38亿元,下降36.7%。完成地方财政总支出83.67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1.86亿元,同比下降0.1%。
财政收入中,市本级(不含高新区)财政收入31.54亿元,同比下降16.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26亿元,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16.55亿元,下降7.6%,非税收入6.71亿元,增长76.9%;政府性基金收入8.28亿元,下降48.7%。
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6.22亿元,比年初增长10.0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88.89亿元,比年初增长9.68%;各项贷款余额701亿元,比年初增长13.82%。
二、“四上”企业基本情况
截止10月底,全市共有“四上”企业594家(法人579家,产业活动单位和大个体15家),比上年同期净增129家,其中:工业115家,减少2家;建筑业174家,增加63家;批发和零售业103家,增加28家;住宿和餐饮业26家,减少1家;服务业78家,增加30家;房地产业98家,增加11家。
1-10月,“四上”企业共入库88家,其中:工业1家;建筑业60家;批发和零售业5家;住宿和餐饮业2家;服务业9家;房地产业11家。其中:10月份入库企业5家(建筑业4家;批发和零售业1家)。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发展的短板有待于重视。一是高新区工业尚未转正。降幅较1-9月虽然收窄了5.2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下拉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0.1个百分点,行业增长面仅为41.7%。二是市属制造业差距较大。市属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低于全市制造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低于高新区制造业增速3.6个百分点,制造业13个大类行业中仅有5个行业增长,增长面38.5%,分别下拉市属和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2.4和1.8个百分点。三是市属减停产企业未有改善。市属减停产企业达34家(停产1家),与1-9月持平,其中减产20%以上的企业达19家。减停产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6%,降幅比1-9月扩大1.3个百分点,下拉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5个百分点。
(二)限额以上单位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目前在库的129家单位中,有10家单位停业或关闭,较上月增加1家。其余119家单位中,销售额同比增长的有41家,增长面仅为34.5%,降幅超过30%的单位达38家,占31.9%。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汽车和石油制品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分别下降20.8%和25.2%,两大行业商品零售额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61.3%,下拉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5个百分点。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工业运行调节。进一步强化工业生产运行调度,加大对减产企业的督导力度,认真分析原因,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力争减产企业生产显著改善。
二是抓好项目投资工作。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项目工作协调、调度,督促、指导已开工但未入库的项目尽快完善入库资料,前期手续未完成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办理进度,确保项目应入尽入。
三是抓政策落实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发展。进一步梳理落实国务院、区、州、市应对疫情的各项纾困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培育信息、健康养老、休闲旅游、文化体育、医疗保健、教育等新型消费主体,加大新型消费产业的投入力度,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
四是切实抓好“四上”企业入规入统。各相关部门要立即开展企业摸底和宣传动员,务必做好第二批“小升规”及新增企业的申报入库工作,按要求及时提供统计资料,12月底前完成达标企业入库资料的审核上报。(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