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2020年1-11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索 引 号 | CJS026/2020-000060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昌吉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21-01-05 12:07:38 |
名 称 | 昌吉市2020年1-11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
文 号 | 主 题 词 | 昌吉市 2020 1-11 经济运行 情况分析 | |
来 源 | 昌吉市统计局 |
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继续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继续收窄,财政收支运行平稳、金融信贷较快增长,经济运行总体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运行特点
(一)工业生产继续提速。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01.5亿元,实现增加值36.87亿元,同比增长5.6%,增幅比1-10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
市属工业完成产值144.3亿元,实现增加值27.9亿元,同比增长7%,增幅比1-10月提高0.4个百分点;高新区工业完成产值46.95亿元,实现增加值7.36亿元,同比下降1.1%,降幅比1-10月扩大0.5个百分点;农业园区工业完成产值10.25亿元,实现增加值1.61亿元,同比增长15.9%,增幅比1-10月提高2.8个百分点。分门类看: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分别增长58.3%和9.5%,增幅比1-10月分别提高2.3和0.3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下降1.9%,降幅比1-10月收窄0.2个百分点。
一是能源生产性行业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煤炭开采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83.2%和42.7%,分别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4.7和2.4个百分点。二是主要能源和工业产品产量持续较快增长。发电量增长14.8%;原煤增长76.2%;聚酯增长47.9%;饲料增长26.1%;小麦粉增长14.7%;乳制品增长93.3%;罐头增长23.9%;服装增长9.4%。
(二)工业能耗增势持续趋缓。1-11月,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127.6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8%,增幅比1-10月回落3.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27.4个百分点,近五个月呈现连续回落态势。其中,重点行业能耗大幅回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耗10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2%,增幅比上月累计回落2.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34.9个百分点,占总能耗的比重由上半年的87%下降到78.3%。主要能源产品中,原煤消费383.18万吨,增长8.3%;电力消费9.55亿千瓦时,增长1.5%;天然气消费5838.82万立方米,增长52.2%。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1-11月,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5%。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2%。三大产业投资结构为2.8:15:82.2。市属投资在库项目196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10个;500-5000万元项目86个。
(四)市场消费持续恢复。1-11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4亿元,同比下降9.4%(全州-10.7%),降幅比1-10月收窄1.4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实现零售总额5.41亿元,同比增长1.8%。分消费形态来看,商品零售额42.21亿元,同比下降9.1%,降幅比1-10月收窄1.5个百分点;餐饮收入0.93亿元,同比下降20%,降幅比1-10月扩大0.8个百分点。12家新增入库单位为消费额增长注入新鲜血液,累计实现商品零售额3.64亿元,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个百分点。
(五)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良好。1-11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5.79亿元,同比增长63.6%。商品房销售面积83.83万平方米,增长1.2%,商品房销售额50.66亿元,增长11.2%。
(六)财政收支运行平稳。1-11月,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44.98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1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税收收入22.95亿元,增长9.7%,非税收入10.96亿元,增长8.3%;政府性基金收入11.07亿元,下降35.1%。完成地方财政总支出94.89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57亿元,同比下降2.6%。
财政收入中,市本级(不含高新区)财政收入39.91亿元,同比下降11.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2亿元,增长4.6%,其中,税收收入20.48亿元,增长6.4%,非税收入9.54亿元,增长1%;政府性基金收入9.89亿元,下降39.6%。
(七)金融信贷较快增长。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1.45亿元,比年初增长13.6%,增幅比上月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89.84亿元,比年初增长9.9%;各项贷款余额718.89亿元,比年初增长16.7%,增幅比上月提高2.9个百分点。
二、“四上”企业基本情况
截止11月底,共有“四上”企业599家,比上年同期净增127家,其中:工业115家,减少2家;建筑业174家,净增57家;批发和零售业107家,净增32家;住宿和餐饮业27家;服务业78家,净增30家;房地产业98家,净增10家。
三、统计入库情况
1-11月,新增入库“四上”企业93家,其中:工业1家;建筑业60家;批发和零售业9家;住宿和餐饮业3家;服务业9家;房地产业11家。其中:11月份入库企业5家(批发和零售业4家,住宿和餐饮业1家)。
市属固定资产投资新入库项目112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入库53个,500-5000万元项目入库59个。其中:11月份入库项目7个,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3个,500-5000万元项目4个。
四、需关注的问题
一是工业减产企业不减反增。1-11月,全市115家规模以上企业中有60家企业减产,比1-10月增加2家,减产面53.1%。减产企业中,高新区25家,比1-10月增加3家,减产面50%;市属33家,与上月持平,减产面55.9%;农业园区2家,比1-10月减少1家,减产面50%。
二是住宿餐饮业恢复较慢。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旅游业、住宿餐饮业复苏缓慢。1-11月,全市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0%,客房收入同比下降42.3%。27家单位中,当月营业额负增长的单位达19家,占70.4%。累计营业额负增长的单位达23家,占85.2%。
五、对策建议
一是抓好经济运行工作。强化对经济运行的调度和预警预测,加强对负增长和短板指标的分析和研究力度,提前谋划,精准施策,确保指标扭负为正,为全面实现年度目标打好坚实基础。
二是抓好四上企业培育入库。按照行业归口管理抓好小微企业培育,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提供统计入库所需的信息共享资料,加强对拟入库企业摸底,做好第二批“小升规”及新投产(开业)企业的入 库申报工作,12月25日前完成入库资料的审核上报工作。
三是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严格遵守统计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报表制度,坚决反对和防止“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要重视和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