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季度昌吉市经济运行综合情况分析
索 引 号 | CJS026/2024-000044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昌吉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24-10-28 17:57:57 |
名 称 | 2024年前三季度昌吉市经济运行综合情况分析 | ||
文 号 | 主 题 词 | 2024 昌吉市 经济运行 综合情况 情况分析 | |
来 源 | 昌吉市统计局 |
前三季度,昌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区、州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基本情况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2.63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96亿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48.0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234.63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6:47.5:44.9,与同期相比,一产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7.1个百分点,三产下降6.0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总体保持增长
种植业方面:粮食生产保持稳定,部分经济作物表现较好。今年全区优化小麦产区产业结构,小麦种植任务量减少,昌吉市积极应对,对小麦、玉米种植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小麦种植面积减少至8.10万亩、同比下降39.8%,但受品种改良因素亩产较高。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至16.08万亩,同比增长14.2%;糖料、棉花、蔬菜及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分别受订单式生产收益稳定、国家补贴兜底政策保障、去年加工番茄价格高本年种植户扩种等因素影响,种植面积均呈增长态势。畜牧业方面:总体保持平稳,活牛产能快速提升。牛羊猪出栏20.55万头,同比增长1.5%。其中,牛出栏增长31.1%,羊出栏增长1.9%,猪出栏下降17.6%;活禽出栏156.26万只,下降15.9%。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53万吨,增长7.0%;牛奶产量6.94万吨,增长74.6%;禽蛋产量0.20万吨,增长46.4%。
(二)工业稳中趋缓,采矿业持续领先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增速较上半年回落6.3个百分点。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9%,制造业增长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2%;分区域看,市直增长4.9%,高新区增长9.1%,农高区增长26.2%。市直三大门类呈“两升一降态势”,其中,采矿业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4.9%、8%,分别拉动市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2.1个百分点,采矿业“压舱石”作用继续凸显;制造业同比下降3.7%,下拉2.3个百分点。
(三)建筑业新签合同较多,重点单位带动有力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2%。154家资质以上建筑业单位签订合同总额同比增长15.1%。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7.4%;上年结转合同额同比增长3.3%。总产值超亿元以上单位17家,占全部在库单位的11%,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70.6%。
(四)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房地产销售渐暖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22.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本年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0.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5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市属同比下降22.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4.6个百分点,高新区下降24.3%,农高区下降20.7%。市属分产业看,一产下降6.9%,占投资比重为1.7%;二产下降40.0%,占比21.7%;三产下降16.2%,占比76.6%。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5.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8.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5.5亿元,同比下降31.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个百分点。其中,市属销售面积22.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5%;销售额14.12亿元,同比下降25.0%。
(五)消费市场缓慢复苏,消费活力加快释放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52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4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5.55亿元,同比下降2.3%;商品零售额82.97亿元,同比下降4.7%。按区域分,市属88.94亿元,同比下降5.1%;高新区2.69亿元,增长4.4%;农高区6.89亿元,增长3.2%。
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8.02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市属42.95亿元,同比下降10.6%。近期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及购新补贴政策利好,带动相关消费加快回暖。前三季度,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22.58亿元,同比下降14.1%,降幅较1-8月收窄3.4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实现汽车类零售额3.16亿元,同比增长1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0.42亿元,同比下降3.7%,降幅较1-8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同比增长11.4%。
(六)服务业加快恢复,重点行业营收效益向好
1-8月(错月统计),全市10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2.83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较1-5月收窄3个百分点。9个行业门类呈现“5降4增”的运行态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房地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7.5%、19.8%、36.8%、0.7%;实现利润总额11.18亿元,同比下降2.6%,降幅较1-5月收窄12.8个百分点;8月末,规上服务业企业用工人数1.21万人,同比增长1.2%;从行业龙头企业来看,营收上亿元企业16家,营收总额64.05亿元,同比增长3.8%,营利总额10.89亿元,同比增长4.1%。
(七)财政金融保持稳健
1.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8.18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86亿元、增长11.6%:税收收入17.09亿元、下降1.0%,非税收入16.77亿元,增长28.3%。地方财政支出78.61亿元,同比增长30.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0.72亿元,增长5.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市属30.05亿元,增长11.0%;高新区3.81亿元,增长16.7%。
2.金融信贷总体平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 存款余额1199.12亿元,同比增长0.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6.0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669.80亿元,同比增长10.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95.64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增长5.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增长14.8%。(刘敏)
一、基本情况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22.63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96亿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48.0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234.63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6:47.5:44.9,与同期相比,一产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7.1个百分点,三产下降6.0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总体保持增长
种植业方面:粮食生产保持稳定,部分经济作物表现较好。今年全区优化小麦产区产业结构,小麦种植任务量减少,昌吉市积极应对,对小麦、玉米种植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小麦种植面积减少至8.10万亩、同比下降39.8%,但受品种改良因素亩产较高。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至16.08万亩,同比增长14.2%;糖料、棉花、蔬菜及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分别受订单式生产收益稳定、国家补贴兜底政策保障、去年加工番茄价格高本年种植户扩种等因素影响,种植面积均呈增长态势。畜牧业方面:总体保持平稳,活牛产能快速提升。牛羊猪出栏20.55万头,同比增长1.5%。其中,牛出栏增长31.1%,羊出栏增长1.9%,猪出栏下降17.6%;活禽出栏156.26万只,下降15.9%。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53万吨,增长7.0%;牛奶产量6.94万吨,增长74.6%;禽蛋产量0.20万吨,增长46.4%。
(二)工业稳中趋缓,采矿业持续领先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增速较上半年回落6.3个百分点。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9%,制造业增长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2%;分区域看,市直增长4.9%,高新区增长9.1%,农高区增长26.2%。市直三大门类呈“两升一降态势”,其中,采矿业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4.9%、8%,分别拉动市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2.1个百分点,采矿业“压舱石”作用继续凸显;制造业同比下降3.7%,下拉2.3个百分点。
(三)建筑业新签合同较多,重点单位带动有力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2%。154家资质以上建筑业单位签订合同总额同比增长15.1%。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7.4%;上年结转合同额同比增长3.3%。总产值超亿元以上单位17家,占全部在库单位的11%,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70.6%。
(四)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房地产销售渐暖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22.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本年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0.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5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市属同比下降22.7%,降幅较上半年收窄4.6个百分点,高新区下降24.3%,农高区下降20.7%。市属分产业看,一产下降6.9%,占投资比重为1.7%;二产下降40.0%,占比21.7%;三产下降16.2%,占比76.6%。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5.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8.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5.5亿元,同比下降31.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3个百分点。其中,市属销售面积22.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5%;销售额14.12亿元,同比下降25.0%。
(五)消费市场缓慢复苏,消费活力加快释放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52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4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5.55亿元,同比下降2.3%;商品零售额82.97亿元,同比下降4.7%。按区域分,市属88.94亿元,同比下降5.1%;高新区2.69亿元,增长4.4%;农高区6.89亿元,增长3.2%。
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8.02亿元,同比下降8.8%。其中,市属42.95亿元,同比下降10.6%。近期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及购新补贴政策利好,带动相关消费加快回暖。前三季度,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22.58亿元,同比下降14.1%,降幅较1-8月收窄3.4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实现汽车类零售额3.16亿元,同比增长1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0.42亿元,同比下降3.7%,降幅较1-8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同比增长11.4%。
(六)服务业加快恢复,重点行业营收效益向好
1-8月(错月统计),全市10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2.83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较1-5月收窄3个百分点。9个行业门类呈现“5降4增”的运行态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房地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7.5%、19.8%、36.8%、0.7%;实现利润总额11.18亿元,同比下降2.6%,降幅较1-5月收窄12.8个百分点;8月末,规上服务业企业用工人数1.21万人,同比增长1.2%;从行业龙头企业来看,营收上亿元企业16家,营收总额64.05亿元,同比增长3.8%,营利总额10.89亿元,同比增长4.1%。
(七)财政金融保持稳健
1.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8.18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86亿元、增长11.6%:税收收入17.09亿元、下降1.0%,非税收入16.77亿元,增长28.3%。地方财政支出78.61亿元,同比增长30.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0.72亿元,增长5.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市属30.05亿元,增长11.0%;高新区3.81亿元,增长16.7%。
2.金融信贷总体平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 存款余额1199.12亿元,同比增长0.9%,增速比上半年回落6.0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669.80亿元,同比增长10.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95.64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增长5.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增长14.8%。(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