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2月昌吉市经济运行综合情况分析
索 引 号 | CJS026/2025-000001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昌吉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25-01-26 16:26:06 |
名 称 | 2024年1-12月昌吉市经济运行综合情况分析 | ||
文 号 | 主 题 词 | 2024 1-12 昌吉市 经济运行 综合情况 情况分析 | |
来 源 | 昌吉市统计局 |
2024年,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调整转型困难较多。针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昌吉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区、州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拼经济、促发展,尤其在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后,大力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经济向上向好的支撑不断加固,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大关,达到705.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增速快于前3季度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15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307.93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348.03亿元、增长3.1%。
一、产业稳中有升
持续推进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发展行稳致远。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双百万”工程,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产业园建设,为增收惠民、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根基”更加坚实,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粮食“再获丰收”,总产10.50万吨,同比增长5.0%;活牛产能快速提升。牛出栏5.55万头、同比增长14.5%,牛肉产量0.97万吨、增长15.5%;重实体、兴产业、抓项目,工业“底盘”更加稳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市属3.8%),其中市属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26.6%、20.0%、13.6%和2.8%;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加快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赋能,服务业“融合”更加高效。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23.0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9个行业门类中,5个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4个负增长行业降幅收窄。
二、内需持续向好
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相互促进。消费逐月好转,高质量开展“乐享消费·幸福昌吉”系列促消费活动,深入落实“以旧换新”政策、汽车购新油补政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56亿元,同比下降1.1%,降幅较前3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市属134.58亿元,下降1.6%,收窄3.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3.9%,降幅较前3季度收窄10.2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占比持续扩大,市属第三产业投资占市属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7.1%,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
三、结构不断优化
一手优存量,促进传统产业“发新芽”;一手扩增量,加快新兴产业“生强枝”。制造业支撑有力。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推动以特变电工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快发展,制造“脊梁”更加坚挺。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5%,占比较上年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稳步扩大。创新驱动择“高”而立、向“新”而行,推动中高端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市属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绿色、升级消费亮点明显。市属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9.7%、39.1%和28.4%;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1-11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4.2%、37.3%和1.9%。
四、市场活力增强
坚持要素保障与环境优化并举,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培育正向互动、良性循环、蓬勃向上的市场活力。梯队培育与入库指导并进,“四上”单位扩容加力提速。年末全市在库“四上”单位799家、较上年末净增79家;金融信贷支撑有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生态不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42.53亿元、同比增长11.9%,各项贷款余额1187.76亿元、增长11.9%。
五、园区带动明显
“一市两区”产城融合加快推进,园区系统改革、提质升级,实现产业更聚焦、特色更鲜明、动能更充沛,经济发展阵地作用更加凸显。从规上工业增加值来看,高新区、农高区同比分别增长4.6%、21.3%,快于市属0.8、17.5个百分点,共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7.5%;从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高新区、农高区同比分别增长99.7%、3.7%,快于市属103.6、8.2个百分点,共占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