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持续提升服务效能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昌吉市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力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体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促进昌吉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放”出活力。一是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集中办理。组建成立昌吉市行政审批局,推动行政审批从“多头管”到“集中办”,将全市10个部门91项行政审批事项、审批职能、工作人员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开展集中审批,统一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实现“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二是商事制度改革提升企业开办速度。市场主体登记实行“审核合一”“独任审核”,将注册登记审查员与核准员职责合并,终审权限下放至窗口受理人员,将“受理—初审—终审”三个审批环节减少为一个,企业开办时限压缩到1个工作日。梳理发布64项高频事项审批套餐,实现市场主体开办“点菜办”,推行市场主体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最大限度便民利企。截至目前,累计登记市场主体超5.82万户,企业1.28万家、个体4.48万户。三是联合并联审批助力建设工程项目投产落地。高效利用新疆政务网和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将涉及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的8个部门26名工作人员集中在建设项目综合服务区,承接44个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实施首席代表负责制、容缺受理制、告知承诺制、“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证”等审批模式,打通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并推行联合并联审批制度,梳理制定四个阶段相关事项并联审批“一张表单”,审批时间从100个工作日压缩至30-55个工作日,实现项目审批“高效办”。四是“政邮银”合作推动便民利企就近办理。推出“政邮银合作”服务品牌,将注册登记窗口向银行网点延伸,在市域范围设置“就近办”合作网点30家,为经营主体提供注册、登记申报、执照打印、邮政免费寄递、银行开户等就近“一站式”服务,免费寄递证照10415份。
推进企业监管信息化,“管”出公平、质量和安全。一是完善信用监管。依托“信用中国(新疆)”网站,加大信用信息交流共享及失信人员、机构公开范围,全市共计入库“双公示”数据65516条;依托国家信用中心对昌吉市11783家企业进行公共信用评价,并将企业信用报告作为大电力用户申报、项目招标、先进企业评比的参照依据,切实提升企业诚信经营意识。二是推动收费监管。以《自治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清单》《自治区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清单》《自治区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等“三项目录清单”为依据,对单位的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审验,从源头治理收费单位“自立名目、自定标准、违规收费”行为。三是推行审慎包容监管。出台《昌吉市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从轻处罚清单》《昌吉市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减轻处罚清单》《昌吉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等文件,涉及不予行政处罚清单34项、减轻处罚清单6项、从轻处罚清单12项、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6项。
构建高效运行政务服务体系,“服”出便利和效率。一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根据自治区事项基本目录和本地实际,认领发布涉政务服务事项1026项,已复用自治区事项标准化模版786项,常态化开展办事指南核查工作,确保对外公布的政务服务事项各元素准确无误。二是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制定《昌吉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昌吉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次性告知制度》《昌吉市政务服务中心首问责任制》《昌吉市政务服务中心限时办结制》等15项管理规章制度,将41家进驻部门单位按照业务关联划分为房产与不动产、公安、建设项目审批、民政、交通等12个主题服务区220个窗口,各区域内部办公区以独立办公室和后台工作区相结合形式,与外部服务区相互对应、适度分离、方便服务。三是实行7×24小时自助服务。在自助服务区配置商事、社保、医保、税务、银行、烟草、国家电网、新疆政务一体化自助终端、出入境自助照相、出入境自助签注等相关业务的自助服务终端机和综合查询机,实现审批服务事项申报、证照打印、查询打印、税务打印等30个行业部门业务查询受理。制定下发《昌吉市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施方案》,统一各乡镇(街道)服务场所名称、标识,16个乡镇(街道)、134个村(社区)全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制定《昌吉市帮办代办服务工作制度》,梳理形成30项《帮办代办服务事项清单》,在便民服务中心(站)设立“帮办代办”专窗、党员干部志愿岗,截至目前,乡镇(街道)、村(社区)共有帮办代办员245名,提供各类帮办代办服务1018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