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致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昌吉新闻网讯(通讯员杨斌)扶贫必扶智,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昌吉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战略,夯基础、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始终将教育精准扶贫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以项目建设助推教育发展
项目扶弱,夯实基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如今,在昌吉市多个农牧区公办幼儿园及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彩色塑胶运动场一应俱全。各园都配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保健室、大中小型玩具、电脑等教学设施,园内设施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多彩的少儿文化墙提升了学校的“颜值”,尤其是崭新的教学楼已成为乡村美丽的风景线。
2018年,昌吉市为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安排实施教育建设项目15个,完成投资226万元,其中包括榆树沟镇中心学校综合教学楼工程建设等。同时,投资1000余万元购置各类教学设备器材,包括信息技术设备、物理、化学、生物仪器设备等。
将优质教育送到农村学校
支教扶智,补齐短板。按照精准扶贫工作部署,昌吉市开展了“派优秀教师服务农村教育”活动,通过出台《昌吉市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紧密结合农牧区学校实际情况,以学科对口支教为原则,按照农牧区学校的需求,有10个小学城乡发展共同体学校选派100名农村学校教师与总校骨干教师“结对”。“结对”教师通过网上交流、面对面切磋、资源共享等途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提升农牧区教师素养水平。
2018年,昌吉市先后组织名优教师送教下乡43人次、教研中心组送教下乡15次,为农牧区学校教师送去了教育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进一步推动了农牧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此外,建立健全教科研联系校联动机制,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全部包校蹲点,开展了专项教研指导活动,每月定期下校1—2次,做好教研指导工作。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资金扶困,兜住底线。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是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底线。对此,昌吉市全面落实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保障机制、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资助政策、高中教育阶段“一助三免”政策和大学生援疆资金资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等教育资助政策,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的学生资助政策涵盖了现行教育体系的各阶段,实现了学前、义务、高中、特殊、大学教育的全覆盖。
2018年,昌吉市19所幼儿园享受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惠及幼儿3219人。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公用经费补助资金2985.73万元,享受人数36181万人。享受高中阶段段“一助三免”政策5692人。利用援疆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等资助147名大学生完成学业。在实施国家助学金基础上,整合全市各系统扶贫专项助学金,并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及捐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2018年,该市开展“金秋助学”活动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发放助学资金44.8万元,资助93名困难职工子女(其中农民工子女32人)圆了大学梦。截至目前,昌吉市各乡镇、涉农街道组织东方环宇集团、三工镇麦鹿尔面包厂等27家单位和个人为各学校学生筹措资助资金和物品价值48.3619万元,受助学生1750人。同时,该市切实加大对贫困生、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力度,积极开展留守儿童、贫困生调查摸底,为留守儿童、贫困生建档立卡,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关爱体系,让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贫困生等特殊群体共享教育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