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荒漠植被 建设绿色家园
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我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种绿护绿,已在北部荒漠建起一道绵长的生态屏障,实现了“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
今天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一大早,市北部荒漠生态保护管理站的护林员就开着摩托车,对天然林区开展日常巡护,每每遇到牧民,他们会主动停下来,宣传《国家森林法》,普及天然林防火、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知识。
市北部荒漠生态保护管理站护林员罗强说:“作为一名护林员,我们要像沙漠卫士一样,加大对牧民的宣传,加大巡护力度,保护好梭梭、红柳、琵琶柴荒漠植被,保护生态平衡,让这里充满绿色。”
2018年,我市在北部荒漠实施10万亩退耕还林项目,近万名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种下了10万亩梭梭。目前,这些梭梭长势良好,俨然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市北部荒漠生态保护管理站荒漠生态保护科科长蔡红梅说:“这片梭梭林平均冠幅达到1.5米到2米,树高达到1.8米到2米,沙尘暴的天数由以前的一年十几次,减少到现在的一年七、八次,防风固沙的作用特别明显,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榆树沟镇牧业村村民古丽那孜长期生活在北部荒漠地区,看着这些年来所发生的变化,她很是感慨。
榆树沟镇牧业村牧民古丽那孜说:“以前我们来的时候,在这承包地的人挺多的,风沙大,环境不太好,现在国家退耕还林,种了好多的梭梭,风沙也越来越少了,周围越来越绿了,我们要保护好这些种的梭梭,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在加强日常管护的同时,我市还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乱采滥挖野生植物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行为。仅榆树沟管护站,每天巡逻管护的天然林就达方圆15公里,有效地保证了动物、植被安全。
市北部荒漠生态保护管理站榆树沟管护站站长韩金玲说:“习近平总书记说了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希望通过我们所有护林员的努力,保护好我们北沙窝的所有的植物,所有的动物,保护好这片林子,让我们这片林子更加地郁郁葱葱,把这片林子当为我们前方的绿色屏障,让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据了解,我市北部荒漠生态区东至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兵团第六师103团、共青团,西至呼图壁县、兵团第六市105团,北至塔城地区和丰县,南至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面积224.58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面积74.11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150.47万亩,里面生长有胡杨、白梭梭、红柳、琵琶柴等乔灌木及草类。随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退耕封育等项目的实施,北部荒漠生态恢复良好,目前,这里的森林蓄积量已达3259.3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1.91%。(昌吉市融媒体中心 成石麟 通讯员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