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争当天山北坡经济带排头兵——昌吉州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9月的昌吉,处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行走在绿色环绕的庭州大地,麦秆金黄、鲜花绽放、稻田连片、玉米茁壮、棉花雪白,好一派丰收图景。1-8月,我州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疆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
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
风禾尽起,盈车嘉穗。希望田野,潜力无限。
走进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五颜六色的蜀葵掩映在古色古香的红砖民居中,连片的艾草长势正旺,艾香飘过,令人心旷神怡。
十三户村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伐,昌吉市委网信办、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广泛调研,明确“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发展思路,整合集体土地2500亩,相继打造“观光体验区、果蔬采摘区、农文旅融合服务区”,以农业特色板块经济为支撑,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近年来,玛纳斯县依托良好生态大力发展林果经济、林下经济、旅游经济。塔西河乡西凉户村北部原本是沟壑纵横、坡陡沟深的荒坡,如今栽满了大叶榆、红叶海棠、山楂树,披上了绿装。牧民周海全在自家林地种起40多亩食用菌,还在苹果树下养起了鸡,“1500只鸡刚卖完,加上食用菌和苹果,年纯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荒坡造林给我们牧民带来了好生活。”周海全说。
在玛纳斯县清水河乡坎苏瓦特村,52户民居被打造成民宿,旅游旺季一房难求,还带动当地鸡、羊、蔬菜等销售。“通过发展生态民宿和农家乐,坎苏瓦特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000元左右。”清水河乡党委副书记李勇说。
今年上半年,玛纳斯县累计接待游客19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8%。
我州是农业大州,始终致力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州域内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00余家,盛产50多种优质高效农作物,其中小麦、鲜奶、葡萄酒产量分别占全疆的14%、23%、40%,制种面积占全疆的36.6%。
工业迭代升级开启加速度
9月19日,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本届博览会期间,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签约项目达23个,签约金额670亿元。
三十四年来,特变电工深耕输变电装备高端制造,全力构建电力产业人才“引育留用”赋能平台,聚天下英才、汇八方智力,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人才兴企之路。
截至2021年底,特变电工全集团总资产达到1530亿元,拥有海内外员工2.4万余人,年销售收入达845亿元,成功入围世界机械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变压器年产量达2.4亿千伏安,位居全球第一;累计风电、光伏EPC装机总量近21吉瓦,位居全球前列,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崛起提供了强劲动力。
走进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全流程自动化紧密纺示范车间,伴随着机器的嗡鸣声,数万根棉线源源不断地缠绕在纱锭上,智能化纺织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新疆棉花色泽好、韧性高、绒长,我们以新疆优质棉花为原料,引进了全流程智能化设备,比传统生产模式劳动生产率提高300%,整个生产过程精度更高,产品质量更稳定。”据该公司财务负责人介绍,2021年,该企业纱线生产规模达8.6万锭,可日产棉纱10吨。2021年该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这些年,我州持续推动工业迭代升级,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翼齐振、互为促进。1-7月(错月指标)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8.49亿元,同比增长56.2%。
转型升级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9月16日,在吉木萨尔县南工业园区,新疆泰佳欣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硅粉等项目集中开工。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为多晶硅企业生产提供原料,项目建成后,年均产值预计可达2亿元。
今年以来,我州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创新招商引资举措,持续改善投资环境。通过产业链招商把关联企业“串珠成链”,全力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1-8月,全社会(不含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较1-7月提高1.5个百分点,高于全疆6.6个百分点,居全疆第3位。566个民间投资项目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1.8%,同比增长15.8%。
今年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州工业在创新发展上着眼,在绿色低碳上用力,向智能高效上跨越,向强基增效上谋划。转型升级助传统产业加速改造,助特色优势产业风生水起,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不仅为提质增效提供支撑,也为产业发展更有活力、更高效、更绿色提供动力。
1-8月,全州47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较1-7月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全疆0.4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疆第2位,仅次于乌鲁木齐市;企业个数居全疆第一,工业成为全州经济发展“定盘星”。
全州规上工业企业等价值能源消费量2279.2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4.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2.2%。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能耗明显下降,全州工业呈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