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多措并举全力应对采暖季重度污染天气过程
2022年采暖季期间,昌古市共启动3轮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州、市两级共同发力,从工业污染源源头治理、移动污染源头分流、生活源减排等各项措施全区域全方位推进重污染天气防控,确保减排措施有效落实,全力应对昌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过程。
一、上下联动,把重污染天气应对作为首要任务
一是早谋划、早部署,全力跑赢“最后一公里”,昌吉市委、市政府把重污染天气应对纳入当前工作重点,举全市之力落实生态责任,明确责任分工。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关于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监督检查的方案》,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分别由各分管市领导牵头负责督促落实。三是及时召开重污染天气启动会议,组织相关单位、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对重污染天气应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现场调研开展帮扶指导。四是充分发挥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指挥部办公室调度处置作用,及时下发《关于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通知》,调度各责任单位按照行业职责落实应对措施。五是由市整改办牵头每日调度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并形成专报上报市委市政府,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和后续整改跟踪。
二、分析研判,提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一是安排专人每小时监测记录昌吉市空气质量数据、气象数据,为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数据资料。每日调度各成员单位检查情况并形成《昌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减排措施落实情况日工作专报》,并报送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部门。二是精准施策,协同治污。及时推送微站超标数据信息、车载走航、现场巡查等各类问题,及时调度相关部门采取管控措施,做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三是州、市两级共同发力,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州市成立联合检查组,对157家企业重污染天气期间减排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燃煤锅炉替代及洁净煤销售点共38处,检查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56台,检查汽修厂7家,检查大货车分流管控点14个,发现问题均已立查立改。根据《2022-2023重污染天气企业错峰生产名单》,对31家企业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加强城区面源管控。对店外经营进行清理,对重点区域、市场周边、人员密集场所加大巡查力度。检查建成区餐饮业96家,油烟净化设施均正常使用。对全市所有建筑工地开展检查,目前均已全面停工,现场值班人员、留守人员均采用电暖气取暖,无燃煤问题、扬尘污染等现象。五是进一步加大货运车辆管控,在头屯河大桥下、东绕城健康路口等主要进出城路口设置分流引导岗,对国V以上排放达标的货车优化通行路线。应急响应期间分流大中型货车共计11000余辆。在亚心广场、州政务中心国控站点分别开展清理违停及车辆长时间怠速停车共计1794辆,最大限度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六是加强同防同治,积极与兵团第六师沟通协调,商请五家渠市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及时采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密切关注气象动态,在气象条件具备下实施人工增雪天气作业。
三、营造氛围,倡导绿色低碳
一是加强重污染天气的宣传。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启动后,各相关单位、乡镇、街道广泛宣传,利用广播、微信群、LED屏幕滚动播放健康防护提示措施及绿色出行宣传标语,通过昌吉好地方客户端、昌吉零距离平台同时发布关于启动重污染天气急响应的通知信息,转发宣传1393余次;利用沿街巡查、检查,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二是组织辖区工业企业以视频形式分片区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培训会议,截至目前已完成工业企业两轮次培训,126家减排企业实现全覆盖,提升了全市工业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环境监管工作和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倡导绿色出行。调度全市40条线路210辆车在部分主要线路延迟收车,进一步落实应急响应措施,加强对出租汽车企业的出车率,保证出车率达85%;实行错峰上下班,倡导全市公务用车停用50%,公职人员绿色出行乘坐公交车。四是向社会发布环保、城管、公安等相关投诉热线,对市民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在新媒体上广泛宣传重度污染天气注意事项和应对举措,倡导公共节能等理念,持续营造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舆论氛围。
下一步,昌吉市将继续严格落实州、市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攻坚行动要求,不断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应对工作,切实保障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来源:昌吉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 通讯员: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