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风帆劲鼓 破浪前行

2024-08-28 16:15:22 来源:昌吉市零距离
【字体: 打印
昌盛吉祥地,如意幸福城。

作为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城市,近年来,昌吉市紧紧围绕“服务首府、融入首府”功能定位,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绿树“荫”浓,催生出经济社会朵朵“繁花”,让这片土地生机蓬勃、绚丽多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昌吉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并成功入围全国百强县市。

                              航拍新疆昌吉市城区。“山水环绕,绿树成荫,城在景中,景在城里”的美景尽收眼底。

时间执笔,绘就辉煌的发展篇章。

翻开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答卷,看经济气象万千。几十年来,昌吉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州前列,经济总量占全州三分之一。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3亿元,增长7.5%;市属规上工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6亿元,增长2.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2亿元,增长19.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1673元、27343元,分别增长7.5%、8.5%。

好风凭借力,腾飞正此时。昌吉市正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进程中,展现州府城市更大担当和作为。

向“新”而行 工业加速“质变”

项目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建设者抢工期、赶进度;厂房车间机器加速运转,生产线一片忙碌……

8月,走进昌吉市各领域的生产企业,能够感受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这是昌吉市坚决贯彻自治区、自治州党委决策部署,坚持用链式思维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狠抓制造业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昌吉市按照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坚持把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核心,在挖潜改造上下功夫、在提质升级上谋出路、在集群发展上想办法,紧紧围绕八钢、闽昌两个聚集区产业布局优势,依托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目前,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家,202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4.4%,占GDP比重达7.73%,产值超亿元企业28家。已形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三大主导产业。


                               新疆天山面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智能化生产线正在有序生产绿色面粉。

历史的画卷在奋勇前进中舒展,时代的华章在砥砺前行中续篇。

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输变电行业龙头企业特变电工,位居世界机械500强第228位,所属5家企业现年产值70亿元,产值占比达35%,变压器设计产能达2.6亿千伏安,位居世界第一。如今,昌吉市规上企业达14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市属工业增加值占比34.3%,产值占比33.6%。

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迅速。商砼、加气混凝土砌块、塑钢门窗、涂料、管材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依托华电、特变能源等热电联产企业的粉煤灰资源,开发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产品,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全市新型建材类规上企业1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8.12亿元,市属工业增加值占比16.9%,产值占比10.2%。

煤炭产业稳中有升。2023年,全市4家煤炭企业煤炭产量256.28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5.5亿元,市属工业增加值占比11.4%,产值占比4.1%。充矿、屯宝等4家企业满负荷生产,年产量达到360万吨以上,产值增加4.16亿元。

企业创新发展步履稳健。昌吉市不断培育企业创新发展,2024年上半年新认定自治区级创新型企业13家、推荐“专精特新”企业10家、“小巨人”企业3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首台(套)首批次产品申报3家、绿色工厂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数字化转型企业31家、自治区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性新兴项目5家,特变电工、蓝山屯河科技两家企业入选昌吉州工业倍增一季度“英雄榜”。

提质兴农 描绘“农”墨重彩

一座座大棚硕果累累,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昌吉大地处处充满生机与希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昌吉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昌吉市始终锚定建设“典范地州”发挥州府担当作为的目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奋力打造新疆现代农业新样板。

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昌吉市“三农”工作硕果累累、枝繁叶茂,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科技实验室内,一颗颗“创新种子”孕育强大生机;高标准示范田里,一株株农作物舒展身姿;美丽乡村中,一张张笑脸幸福绽放……按照自治区、自治州粮食产能提升和“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工程要求,昌吉市以持续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全面落实关键生产技术,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通过示范带动全市粮食生产大面积均衡增产、提质增效。目前,全市共创建粮食千亩示范方7个,其中小麦千亩示范方4个,玉米千亩示范方3个。在昌吉市,类似这样的一片片高质量示范田,撑起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端牢中国饭碗,良种是关键。多年来,昌吉市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总体安排,各方合力,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等方面着手,推动现代种业不断发展,让更多良种走向沃野。种子是农业“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源安全才能确保粮食安全。近五年来,昌吉市农作物良种研发品种超800个,覆盖率达99%以上,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小麦、棉花、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0%。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昌吉市牢固树立本地农业品牌意识,打造“三工滩有机玉米”“佃坝镇有机蔬菜”“六工镇鲜食葡萄”“三工镇蟠桃”等地标性农产品,企业品牌效益明显提升。截至目前,昌吉市笑厨、麦趣尔及朗青畜牧等12家企业获得2023年“品味新疆”好产品品牌,品牌效益得到增强。

这70年,昌吉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截至2023年末,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7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在2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吨以上,全区“菜篮子”里装进了更多昌吉果蔬肉蛋,牲畜总存栏基本稳定在45万头只以上,年产值达12亿元;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和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100%。

文旅融合 体验诗和远方

白天,游客在索尔巴斯陶畅游,欣赏山川静美的景色。夜晚,到昌吉小吃街打卡,感受浓郁的烟火气息。


                               昌吉市索尔巴斯陶高山牧场,羊群和周边环境构成一幅美妙的冬日牧歌图。

近年来,昌吉市坚持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创建标准,突出党政统筹和改革创新,围绕做优做强旅游城市、做精做大旅游景区、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足服务环境等重点,推动旅游业从单一景区(点)建设向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转变,形成了景城一体、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的“昌吉模式”,打响了“入疆旅游第一站,首选昌吉不遗憾”的旅游品牌。

——创新性推动特色文化资源转化。昌吉市以文化创意为突破口,打造了清代粮仓、昌吉恐龙馆、观音故里灵香胜境等文化旅游地;围绕特定文化主题进行情感设计、氛围设计、活动设计和场景设计,推出“千回西域”“庭州不夜城”等沉浸式体验型文旅融合新场景。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昌吉市充分发挥高水平体育赛事资源的引爆效应和集聚效应,多维度叫响“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以“体育”品牌拓展产业空间。“春风逐梦·疆游起航”“新疆天山昌吉赶风集”风筝邀请赛全疆首办;“万名大学生游昌吉”、“昌吉有戏”小剧场演出、“我与牡丹有个约会”文化旅游活动高潮迭起;半程马拉松比赛、大众滑雪交流赛、青少年短道速滑巡回赛、U系列田径联赛、老年气排球全国邀请赛、村超(村BA)联赛等赛事,成为引客入昌的重要支点。

——加快旅游品牌创建。昌吉市完成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三星级农家乐、3家国家丙级民宿的申报;指导汇嘉时代昌吉购物中心、花间集2家企业申报第三批自治区旅游休闲街区;创建自治区研学旅行基地2家;全市旅行社共有70家,平均每日昌吉市接待约40个旅行社团;6家星级酒店共748个房间,近期入住率约70%。通过旅游品牌创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游客来昌旅游消费。

吉山吉水迎吉客,吉酒吉茶敬吉人。大美昌吉正张开双臂,诚邀八方宾客。

(来源:昌吉日报 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宏涛

责任编辑:刘爱军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