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百名书记话铸牢 |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付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昌吉实践”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10-28 16:27:36 来源:昌吉市零距离
【字体: 打印

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付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大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认识高度、履职深度和参与广度入手,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昌吉实践”,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促进昌吉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昌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人大履职全过程中始终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把牢政治方向上保持定力。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市人大常委会思想政治建设始终,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常态学习、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对铸牢主线的政策把握、理论研究、工作能力,努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入心入脑、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二是树牢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全市工作一盘棋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区、州、市党委《关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议》等要求,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自觉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贯穿于依法履职全过程,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安排部署,积极化解包联信访案件,全力推进新建长输管网供热项目等重点项目实施,及时解决各族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准确把握区、州、市党委对人大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代表为主体,建立全疆首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串点成线建成实践站3个、实践点9个,设立财经议事站,建立“代表有约·局长进站”工作制度,全面推行“11669”实践模式,切实形成“以基地为龙头、基地+实践站+实践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新格局,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作表率、打头阵。

    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共育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针对全市各民族嵌入式聚居特点,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主线,聚力实施“石榴花开、一十百千”工程。一是开办“石榴花开”第一课堂,凝心铸魂“话团结”。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开办“石榴花开第一课堂”,组建理论宣讲团,定期培训人大代表、辖区群众。布局“人民代表大会历史沿革”记忆墙,采取“实践基地”+“清代粮仓、宁边古城墙、百年史料馆”等,延伸“石榴花开第一课堂”宣传链,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辖区群众各类培训41期近2200人,充分展示昌吉市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和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族群众血脉。二是建设“石榴花开”民族团结示范点,交流交往“促团结”。在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实践点,分别建立“友联巷一园三篇”等民族团结示范点10个,培育市、乡两级人大代表理论宣讲员100名,开展人大代表理论宣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390场次,解决各族群众身边实际困难186件,有效推动了各族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交流互动。三是开展“石榴花开”联千户活动,入户走访“助团结”。组织辖区838名五级人大代表联系8380户选区群众,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全覆盖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等,打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一米”。组织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调处424件,积极助力和谐社会建设。依托人大代表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代表联络站+产业引领”,帮助群众就业创业2020人次,引领发展致富产业12项,有效助推了各族群众共同富裕。

    三、积极回应群众关注,在增强人大监督质效中共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融入人大监督工作始终,打牢长治久安基础。一是围绕中心,紧盯共同发展抓监督。坚持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全年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31项,提出并交办审议意见96条,积极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提升依法治市水平。紧紧围绕群众关注关切,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代表视察”等活动8次,收集意见建议112条、查找存在问题32项、提出对策建议45项,有效推进全市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二是突出重点,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工作评议。紧盯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重点,全年开展专题询问和工作评议4次。以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量为目标,首次对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办理代表建议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以提升市公安局依法行政、依法办案水平为目标,对市公安局开展专题询问1次、工作评议1次。各族群众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实、生动、具体地体现在人大工作各方面。三是回应民意,扎实督办代表建议办理。始终坚持“办好代表建议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专题召开代表建议及重大民生实事交办会,将75件代表建议及6项重大民生实事交由市人民政府研究办理。由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带队,开展全覆盖监督指导3轮次,督促办好每一件代表建议、每一件民生实事,做到让市委放心、代表满意、群众受益,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广泛汇集民意民智,在提升各族群众当家作主的真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中不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注重在倾听解决各族群众呼声诉求中,汇集民意、集中民智、凝聚共识。一是创新搭建“1+2+6+N”立法意见征集工作构架。建成“1个自治区基层立法联系点+2个自治州基层立法联系点+6个立法信息联络站+N个立法信息采集处”的实体化阵地网络,搭建由48名专家、284名立法信息采集员、3家顾问单位为构架的“一体两翼”多元工作架构。先后召开征询座谈会65场次,下发书面征求意见函70份,征求各类意见建议560余条,梳理上报立法意见建议178条,切实把“群言群语”提升为“法言法语”。二是积极推行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制定出台《关于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的实施方案》,建立“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决策、代表票决、群众参与”运行机制。严格把好项目征集关、审核关、票决关,2024年市十届四次人代会票决重大民生实事项目6个1.8亿元,示范带动全市10个乡镇人代会票决重大民生实事项目12个673万元,实现了“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确保实施的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符合民意、造福群众。三是办好人大代表“微实事”项目。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工作流程,建立人大代表“微实事”项目运行机制。依托100个“家站点”,广泛收集“微实事”项目442件3300万元,经市人大常委会实地调研、逐一核实、逐一讨论,确定实施2024年度“微实事”项目83件562万元,涉及老旧小区改造、山区牧道维修、小区天然气维修等与群众利益相关事项,切实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昌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常委的指导下,扛起政治责任、把牢工作主线、发挥人大作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昌吉篇章贡献人大力量。(来源:昌吉市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刘爱军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