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精心规划460个地摊点位!让地摊民生与城市活力同频共振!
“小地摊”连着“大民生”,今年以来,昌吉市创新城市管理方式,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让地摊经济既保留城市烟火气,又展现文明新气象。
在宁边路街道二十一号小区,临时便民疏导点,摊位按特色小吃、日用百货、瓜果蔬菜三个类型依次展开各类新鲜蔬菜、瓜果等商品有序陈列方淑兰夫妻俩的蔬菜摊位前,不时有顾客驻足挑选。方淑兰告诉记者,与之前在市场的摆摊相比,这里离家近、摊位免费,销售情况也比较好。
方淑兰说:“我已经卖了十几年菜了,听说小区门口可以摆摊就赶紧占了一个固定摊位,还没有摊位费。卖菜收入用来供家庭开支、孩子上学,还是可以维持的。”
昌吉市统筹民生需求与城市管理,在全市设置了6个临时便民疏导点,其中毗邻昌吉学院的六工庙巷便民疏导点全天开放,华灯初上时,麻辣串、烤肉等美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昌吉学院学生张晓旭说:“这条美食街正好在学校附近,这里的美食种类特别丰富,价格也公道,味道也很好。”
这些地摊,不仅方便了周边居民的日常所需,也为市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翠湖雅居小区居民李江平说 :“我们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后在这边摆摊,体验一下生活,也可以增加一点家庭收入。”
从“末端执法”向“靠前服务”转变,昌吉市构建起更加精准,更有温度的城市管理新格局,通过摊位划线经营、编号管理、免费提供等方式, 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推动“地摊经济”良性发展、规范运行,不仅激发了地摊经济活力,也让城市“烟火气”更有“文明味”。
“6个便民疏导点总共有460个摊位,解决了约600多人的就业问题。按照早清理、午巡查、晚值守的工作职责,要求摆摊设点的人员摊走地净。”昌吉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助理李永亮说。
“地摊经济”既是就业岗位来源,大众创业支撑也是一个城市经济活力,民生温度的外在表现,地摊经济的健康发展并非放任生长即可实现, 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摊主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只有多方合力、各司其职,才能推动“人间烟火”与城市文明相融互促。
昌吉市便民疏导点
1.延安北路街道北公园便民疏导点
- 40个摊点
2.宁边路街道二十一号小区便民疏导点
- 120个摊点
3.建国路街道华尔兹小区门口便民疏导点
- 50个摊点
4.建国路街道六工庙巷便民疏导点
- 80个摊点
5.中山路街道客运巷便民疏导点
- 120个摊点
6.中山路街道104小区便民疏导点
- 50个摊点
(记者 宋姚洁 白珂 通讯员 赵倩 马祤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