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进垃圾“吐”出电能 昌吉市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点亮万家灯火
“日均焚烧处理生活垃圾近600吨,年发电量超8400万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3.2万吨,发电量可满足约30万人一年的用电需求。”4月11日,负责这座发电厂运行的城发环保能源(昌吉)有限公司生产部主任赵红江说。
这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投资3.7亿元,于2023年11月建成投运。由此,昌吉市生活垃圾实现了100%焚烧发电,也让昌吉市彻底告别了生活垃圾处理的“填埋时代”。
在厂区的智能化卸料平台上,一辆辆全密闭的垃圾运输车沿着空中栈桥有序驶入。当闸门开启,30米深的巨型垃圾贮仓如同一个巨大的胃,将满载而来的城市生活垃圾尽数收纳。透过双层防爆玻璃,层层堆积的垃圾悄然发酵,酝酿着接下来的能量转化。
“这些生活垃圾需要经过5到7天的深度发酵,等到热值达到最佳状态时,才能进入能量转化环节。”赵红江介绍。
“垃圾给料、焚烧、发电,这些生产环节都已实现自动化管理。”赵红江说。
行走在厂区,目之所及处处干净整洁,即使是在垃圾贮仓旁,也没有异味,与脏乱不堪的传统垃圾处理场有着天壤之别。
“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的关键一环,是做好环保。”赵红江说。
昌吉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配置了国际先进的烟气净化系统,垃圾贮存采用密闭式设计,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经过多道工序被全部处理,废气排放完全达到国家标准。生产中产生的飞灰采用螯合剂螯合稳定固化处理。垃圾发酵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实现回收再利用。此外,垃圾燃烧产生的灰渣,也通过下游企业实现了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真正达到了“吃干榨净”。
“吞”进去的是垃圾,“吐”出来的是电能。吞吐之间,昌吉市的生活垃圾华丽变身,就此实现能量转化,化作了点亮万家灯火的绿色能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