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军民同心筑长城 鱼水情深启新程——昌吉市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5-04-28 11:55:47 来源:昌吉市零距离
【字体: 打印

在巍峨天山脚下,昌吉这片浸润红色基因的热土,正以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创新实践,续写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史诗。

从抗洪抢险的逆行身影到边防哨所的暖心鞋垫,从城市街巷的拥军标识到乡村振兴的军民共建,昌吉市以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的喜人成绩,勾勒出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壮美画卷。






高擎双拥旗帜 厚植强军根基




昌吉市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国之大者”,构建起“党委统揽、军地协同、全民参与”的立体化工作格局。创新实施“五坚持五纳入五统一”机制,将双拥工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近四年,建立本级拥军支前12支工作队伍和专业力量,累计投入5000万元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行政机构、服务体系、社会力量“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的新格局。国防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必修课,党校开设专题培训,四套班子领导年均走访驻市部队30余次,推动形成了“尊崇军人职业、关爱退役军人”的社会共识。
               图片





真情润泽兵心 破解后顾之忧




在昌吉,“军人优先”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准则

建立“三后”问题解决绿色通道,创新“军地双清单”交办机制。24名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实现“阳光安置”,15名随军家属随调就业,216名军人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某部饮用水改造工程中,市委主要领导现场办公破解难题,清源水务半年内完成管网改造,让官兵喝上“暖心水”;4000平方米民兵训练基地升级改造,实现国防动员与应急处突能力双提升。全市200个拥军门店、8支志愿服务队织就服务网络,退役军人免费乘公交、景点免门票等20项优待政策落地见效。

图片






凝聚社会力量 创新拥军矩阵




社会化拥军在昌吉迸发蓬勃生机。昌吉市主动作为,本着“有意愿、有情怀、有实力”的原则,动员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双拥工作新局面。

昌吉州爱国拥军促进会、昌吉市退役军人企业联合会、昌吉军创企业联盟相继成立,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模式,构建起覆盖教育、医疗、金融、文旅等领域的社会化拥军网络,吸纳会员单位400余家,累计走访慰问现役军属及退役军人超千人次,发放物资超百万元。“苏玉琴志愿服务团队”“周妈妈拥军工作室”等长期开展社会拥军活动,3名国家级国防教育辅导员年均开展“戎光闪耀”宣讲50余场。18个乡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示范站。创新推出“军地双清单”机制,投入300万元改造国防教育展馆,协调解决部队营区用水、用电等难题12件。社会化拥军矩阵吸纳ViVi洗衣、疆军汇等企业,年均为军人军属提供专属服务1万余次,推动“军人依法优先”在196个服务窗口全覆盖,形成“全市崇军”的生动局面。

图片






军民携手奋进 共绘发展蓝图




驻昌部队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几年来,驻市部队投入437万元,在昌吉市建设爱民广场、幸福互助院、人民公社大食堂等场所,修建无人管理小区电动停车场,采购帮销农副产品80余万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与昌吉市11所中小学校建立帮扶关系,捐资助学138人;采取“部队+合作社+农户”形式,帮扶低收入家庭60户145人;开展“军营开放日”等活动,3.3万名各族干部群众感受军营文化。驻市部队官兵担任校园少年军校教官,昌吉市第三小学被评为“全国先进少年军校”。

同时,驻市部队心系驻地群众,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维护社会稳定安宁。军警民联防联治和巡逻防控,累计出动1.2万余人次,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参加抢险救灾十余次,处置突发事件10余起,救援300余人,挽回财产损失100余万元。

图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昌吉市正在创新打造双拥工作升级版,双拥工作持续向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文化拥军等延伸拓展。

这座丝路新城用真情与担当证明: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既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更是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当嘹亮的军号与城市的脉动同频共振,一曲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壮歌正在昌吉大地激情唱响!

    (记者 梁宏涛 通讯员 潘多 时爱华)

责任编辑:王亚乔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