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 建设美丽新疆丨兴疆富民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7月的清晨,从巍巍昆仑山脚下到绿洲环绕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从金山银水的阿尔泰山到野马奔腾的准噶尔盆地,都披上了霞光。
天山儿女不会忘记,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为新疆擘画蓝图、指引航向,对推进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作出战略部署,为新疆奋进新征程提供根本遵循。
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在社会持续稳定中迈上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今日之新疆,安定和谐、繁荣发展、开放自信,天山南北活力迸发。
特色产业聚链成势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的殷切嘱托。
牢记嘱托,自治区党委深刻认识新疆的地位作用,把握优势条件,带领全疆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五大战略定位”,持续谋划拓展产业集群布局,优化调整产业集群结构,石油、天然气、煤炭、粮食、棉花、果蔬等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集群效应凸显,为新疆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引擎”“强支撑”。
6月10日上午,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这条“电力高速”,将新疆的电送到2260公里外的重庆,让西北优质的风、光、火电点亮西南的万家灯火,用时仅7毫秒。这是新疆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能源资源是新疆最显著的优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从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到加快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新疆着眼国家发展大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着力推动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喀什市依托“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和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的政策优势,全力打造棉花从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设计、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集群。
5月7日,100万锭棉纺全产业链项目落户喀什。该项目由新疆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35亿元,将打造涵盖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的全产业链集群。项目达产后,每年可转化优质棉花约15万吨,强化新疆棉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麦盖提县的盐碱滩上,一汪汪湛蓝的虾塘在阳光下泛着波光,大棚里的澳洲淡水龙虾正挥舞着螯足。2022年,山东日照援疆团队的“东虾西移”计划,让这片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的干旱区,成为了澳洲龙虾的“乐土”。
今年4月,喀什鼎沅聚特种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投放了从安徽运来的50万尾澳洲淡水龙虾虾苗,目前成活率在90%以上。“这里建了龙虾养殖基地后,虾塘周边的梭梭成活率提高了三成。”麦盖提县水利局局长李强介绍,今年,麦盖提县水产养殖面积扩大到了430亩,除澳洲淡水龙虾外,还引进了5万尾鲈鱼苗和首批牛蛙苗,形成“一主多辅”的多元化养殖格局。
从麦盖提县的“沙漠养虾”到环塔里木新能源基地,从独山子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到霍尔果斯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新疆正把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旅融合织就锦绣
眼下,霍城县芦草沟镇四宫村,上万亩薰衣草进入盛花期。紫色的花海映衬着蓝天白云,勾勒出一幅浪漫的田园画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2009年,村里开始推广种植薰衣草,如今已建成1.2万亩连片种植基地,亩均收益3000元。2024年,四宫村集体收入达291万元,人均纯收入2.3万元。”四宫村农村发展中心主任尼尕然·阿不都乃比说。
霍城县发挥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培育旅游经济支柱,“芳香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在芦草沟镇元宝山村的漫心忘忧谷景区,分布在河谷之间的万亩薰衣草田,吸引了不少游客。“我们根据不同的薰衣草景观,打造了忘忧秘境、爱情谷、天海云境、星空草原、彩虹谷等特色景点,以及薰衣草观光、特色民宿、亲子研学等多样业态。”漫心忘忧谷景区负责人李晓广介绍,景区日接待游客1万人次左右。自去年6月中旬开园以来,营业收入已超3000万元。今年,景区增加了旅拍、特色餐饮等,预计全年营业收入600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以薰衣草种植为基础,走出一条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是霍城县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打造富民产业的缩影。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帕米尔高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了冰川、雪山、红色文化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既能领略帕米尔高原壮美风光,又能体验塔吉克族独特的民俗文化。2024年,塔什库尔干旅游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文旅产业对县域经济贡献率持续攀升。
位于伊犁河谷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有200多年水稻种植历史,如今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围绕稻米产业做优品种培育的同时,察布查尔构建起“农牧渔文旅”融合发展格局,从探索稻田画观光起步,到如今形成育种、种植、加工、文旅圈产业链,实现从“卖稻谷”到“卖品牌”再到“卖体验”的转变。
坐落在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的1200米巷道——龟兹小巷,已发展成集龟兹文化、特色餐饮、民族服饰、歌舞表演、非遗展陈、人文景观等于一体的文旅发展综合体。2025年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538.69万人次,同比增长40.96%;实现旅游收入28.61亿元,增幅达55.03%,成为展示民族团结和文旅融合的生动案例。
在龟兹小巷内开旅拍店的茹克亚木·托乎提说,小巷居民打心眼里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更好地在这里生活、做生意,“小巷道越来越规范、整洁,白天晚上都漂亮,拍旅拍照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民生为本石榴花开
“我参加岗前培训后,从普通员工晋升为生产尾部组长,每月工资又涨了不少。”今年年初,阿依努尔·阿卜杜海比尔在当地举办的招聘活动上,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同550多名和田本地工人一起,成为新疆纱纤亿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的一员。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来到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党群服务中心,了解中心为人民群众服务情况。“我给总书记介绍了中心受理矛盾纠纷、信访接待、创业就业指导、政策法规咨询等为群众提供的服务项目。”当日值班员克力比努尔·牙生回忆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新疆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置顶”民生关切,77%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今年还要抓好推进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开展劳动者就业关爱帮扶行动、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科技文体惠民行动等十件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
今年2月,吉木乃县启动全民健康体检工作以来,已完成体检16088人,完成率达57.5%,预计10月初全面完成27982人的体检任务;2024年底,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将天然气管网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统筹规划管网布局,投资985万余元推进天然气管网老化更新改造项目,目前已安装5900余户;今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聚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为185名视力、听力、肢体、智力残疾及孤独症儿童,编织“康复训练+手术救助+辅助器具适配”守护网,截至6月,183名有需求的孩子已顺利转接到定点康复机构,完成率达98%……一项项民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实事,为各族儿女托起稳稳的幸福。
民生改善夯实了幸福根基,更浇灌出民族团结的绚丽之花。
7月10日,2025津和两地“最美家庭”一家亲交流活动在天津市启动,来自天津和田两地的34户“最美家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难忘的一天。当天,来自和田的家庭为天津家人送上红枣、核桃、艾德莱斯绸围巾;来自天津家庭的玩偶、剪纸、书法作品等礼物让和田的家庭激动不已。
“最美家庭”交流活动是天津市妇联与和田地区妇联多年来精心打造的特色品牌活动,是津和两地深化“石榴花·巾帼援疆行动”的重要举措。“津和两地虽相隔千里,但友谊炽热,多年来,两地家庭越结越多、越走越亲,希望今后持续加强津和两地家庭交流,深化两地家庭间的感情,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不败。”天津市妇联家庭与儿童工作部部长张桂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