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产业IP打法!泉州援疆请来了专家团队“开良方”

2025-07-18 19:03:45 来源:昌吉市零距离
【字体: 打印

  产业援疆结硕果,乡村振兴动能足,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充分立足昌吉所需,通过项目帮扶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在昌吉市各乡村落地生根,助力昌吉市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位于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的“春光里”田园综合体项目,是泉州援疆近两年重点打造的农旅融合示范点。目前,该项目民宿、村史馆等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正在进行剩余的内部装修和外部场地硬化、管道安装等收尾工作,计划本月底全面完工。

  据了解,该项目通过对二工村闲置农宅等资源进行整体改造与利用,共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内容为民宿、青年旅社和乡村大舞台;二期建设内容为村史馆、援疆文化馆以及村委会沿线建筑的外立面提升改造,并整合周边桃园、酒庄等资源,发展观光农业、特色餐饮等业态,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经营。截至目前,村委会沿线建筑的外立面提升改造已初见成效,整个村庄更加整洁美观。民宿旁的花海鲜花盛放,吸引游客前来打卡。这些都为二工村带来了客流,沿线村民经营的农家乐生意日渐红火,收入逐步增加。

  “援疆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三工镇二工村村民王秀兰说:“街道沿线的建筑都贴上了红砖,整个村子变得整洁美观。我们农家乐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收入也提高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与昌吉市有关部门通过反复调研和论证,确保项目建设有特色、高质量。该项目建成后,将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采用“村集体+企业”的运营模式,引入休闲娱乐项目,打造乡村旅游度假综合体。其中,企业负责项目主体经营管理,村集体以项目主体、土地等资源入股,并积极参与项目的运营与管理,实现资源互补与利益共享,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充分利用灵香山景区资源,辐射带动交通运输、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

  三工镇二工村村委会副主任张玉云表示,项目投用后将按照企业效益进行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援疆项目的引入,盘活了村集体闲置的资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为二工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昌吉市阿什里乡,牛羊肉加工产业园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室内外装修和附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理郭修国介绍,项目自4月1日开工以来,已完成80%的工程量,剩余地坪、外墙抹灰和电气部分预计在7月30日完成并申请竣工验收。

  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本地的牛羊屠宰、加工、包装,主要生产涮肉、羊肉串等系列的70余种产品,形成牛羊肉加工销售产业链,进一步推进当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昌吉市阿什里乡副乡长杜彬彬表示,项目投产以后,可以延长肉制品产业链,每年可加工牛羊肉5000吨以上,带动辖区牧民销售牛羊8000余只,进一步提振辖区牧民养殖牛羊的信心,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通过多种举措,先后打造了三工镇二工村“春光里”田园综合体、阿什里乡牛羊肉加工产业园、佃坝镇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六工镇艾草加工产业园、沙梁子文化街、庙尔沟乡和谐二村安居房人居环境提升、三工镇庙工村温室大棚等9个产业援疆项目,进一步助力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提升项目质效,打造精品特色项目,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特地邀请福建省“乡建乡创”团队来到昌吉市,为乡村振兴产业援疆项目“把脉问诊”、谋篇布局。“乡建乡创”团队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借鉴闽南风格,同时融入独特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特色体验活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打造特色乡村品牌。此外,做好规划与运营,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全程跟踪,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推进项目,使项目建成后发挥最大效益。

  

  从田园综合体到加工园区、从传统种养到智慧农业,福建泉州产业援疆的“组合拳”正助力昌吉市乡村振兴结出累累硕果,为昌吉市现代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指挥长蒋文强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化两地协作,推动更多产业援疆项目落地,让产业兴旺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不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村民富裕富足。

  (记者 张楼 宋姚洁 通讯员 王欣婷 加尔肯别克)

责任编辑:王亚乔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