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喜迎党代会 昌吉这五年】以产业集群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自治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综述之三

2021-09-08 10:06:15 来源:昌吉日报
【字体: 打印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前不久,新疆泰昆集团等15家企业通过自治区评审,被评定为2021年自治区级“小巨人”企业,占今年自治区“小巨人”企业总数的33%,自治州“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疆第一。

自治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昌吉州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精做优、新兴产业做深做实,着力推进各产业链的稳链、补链、畅链、延链、强链工作,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助推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构建七大主导产业集群

全国有41个工业大类,昌吉州现有行业门类26个。聚焦优势产业,形成了以有色、化工、煤炭、装备制造、硅基、电力、食品加工为重点的七大主导产业。

昌吉州得天独厚的煤炭和电力资源优势为铝基、硅基、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2020年,铝基、硅基、煤化工、煤炭、电力、装备制造业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8%。

电力产业快速发展,大国重器±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昌吉州已形成电力总装机3444万千瓦,占全疆产能的58.4%,“疆电外送”电源660万千瓦,在建装机规模528万千瓦。2020年发电量突破1369亿千瓦时,增长28.7%。

煤炭产业优质产能持续释放,全州煤炭产能规模达到1.25亿吨,占全疆总产能的56.2%。2020年煤炭产量1.17亿吨,增长7.2%,圆满完成煤炭电力“两大”保供任务,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44%。

铝基产业方面,昌吉州已形成“煤—电—铝—材”一体化产业集群,东方希望、新疆其亚、新疆嘉润、天龙矿业等5家企业产能达到305万吨,均采用国际先进的400KA、500KA预焙阳极电解槽,铝液单位产品能耗、成本控制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现代煤化工产业方面,昌吉州已形成PVC产能140万吨、尿素产能138万吨的规模。国泰新华、宜化化工、心连心、蓝山屯河等煤化工龙头企业技术全国领先。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硅基产业,昌吉州已形成工业硅产能46万吨,多晶硅产能12万吨规模。依托准东低电价的核心竞争优势,已经初步建成东方希望、协鑫两个硅基深加工产业园。已建成的多晶硅单位产品能耗及电耗指标均优于国标先进值。硅基新材料产业延链实现新突破,东方希望单晶硅切片产能达到1GW。2021年实现多晶硅产量9.42万吨,同比增长34.4%。

机电装备产业,已初步形成以输变电装备、工程机械、农牧业机械、煤矿机械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截至2020年底,特变电工已拥有变压器生产能力2.6亿千伏安,已成为全球输变电行业领军企业。目前,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了“国家输变电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输变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并在电力装备、农牧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等方面集聚了一批整机制造企业。

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方面,昌吉州已形成小麦面粉产能135万吨、植物油93万吨、番茄酱7万吨、乳制品50万吨、饲料85万吨的规模。中信国安、天山面粉、西域春、益海粮油、中粮屯河番茄等一批知名企业拉动昌吉州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向特色食品加工产业转变。

“集聚效应”助产业发展

依托新疆蓝山屯河聚酯有限公司、新疆新铝铝业有限公司、新疆坤源合盛建材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昌吉高新区成为全州先进结构材料的核心承载区。

“园区凭借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壮大存量、扩展增量,补链、延链,重点培育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生物科技3个产业集群,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下坚实基础。”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斌说。

5年来,昌吉高新区新材料企业数量由91家发展到123家,成为该开发区三大主导产业中占比最高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州拥有国家级园区3个、自治区级园区6个,是目前全疆唯一一个省级以上园区覆盖每个县市的地州,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5亿元,就业人数达到80454人,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州比重的93%。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2020年准东工业增加值占全州比重达54%,对全州乃至全疆工业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昌吉高新区创新成效显著,成为全国第二十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

“十四五”时期,昌吉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新疆“三基地一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为主线,以高效率推动国家提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己任,重点抓好现代煤化工、铝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葡萄酒、馕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构建具有昌吉州特色的“15+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形成23个各具特色的县域工业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0家。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0%以上。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集群迭代

8月29日,位于昌吉市滨湖镇的新疆朝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加紧生产新型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该公司生产副厂长郑佳智介绍:“公司用固体废弃物加工生产板材,实现了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这项新技术对燃煤电厂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达到70%以上,制造的新型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强度高于砌块强度43%左右。”

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先后与石河子大学等院校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发展中心,通过加强基础研究、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模式,每年拿出公司生产总值的20%进行科技研发,共申报各类实用型专利19项、发明专利两项,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显著。

创新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动力。昌吉州加快制造业创新发展,蓝山屯河新疆生物降解材料创新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6家企业157个项目申请列入“十四五”第一批(2021年)自治区技术创新项目指导计划;宜化矿业、神火煤电等13家企业申报自治区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中泰新鑫化工“一体化清洁生产高性能工程材料”建设项目、特变电工智能电气节能型配电变压器装备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等4个项目获得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共计230万元。

昌吉州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示范平台,昌吉高新区入选国家级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型发展特色载体。全州建成自治区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家。

我州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突出,7个产品获批自治区首台套、首批次产品,117个产品获得自治区优秀新产品。特变电工输变电变压器生产能力达2.6亿千伏安,位居全球第一;煤炭产能达1.25亿吨,占全疆产能的56.2%;多晶硅产能达12万吨,占全疆产能的42%;电力装机达3444万千瓦,占全疆产能的58.4%;葡萄酒生产能力达34.9万吨,占全疆产能的70%。化工新材料PBT、PET产品填补西北及中亚产业空白;以中泰化学、国泰新华、蓝山屯河为代表的氯碱化工、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在全疆乃至全国都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截至2020年末,昌吉州在营工业类市场主体达到8849家。

创新、转型,跨越、崛起,集群化发展让昌吉州特色产业实现了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布局由散到聚、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产业支撑由弱到强的重要转变。

责任编辑:刘爱军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