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砥砺奋进五年间】锚定经济发展“目标点”——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一

2021-10-21 19:07:03 来源:昌吉日报
【字体: 打印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尝一尝麦香浓郁的馕饼,品一品天山脚下的葡萄酒。9月24日,在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全国优质农产品销售区,山西对口支援新疆地区特色农产品展团展出的昌吉面粉、馕、甜瓜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品鉴、购买。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眸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这5年,我州的发展令人欣喜、鼓舞人心。

5年来,自治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绿色发展的能级跃升

9月23日17时30分,位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能北三电厂集控室内1号机组监视屏上跳动起火焰,标志着1号锅炉点火一次成功。

新疆准东华能北三电厂1号、2号机组工程是疆电外送的配套电源项目,也是陕投集团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绿色发电项目。

5年来,我州着力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踏上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按照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编制完善《昌吉回族自治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通过“实地查看+问诊把脉+头脑风暴”模式,立足全州工业基础、资源优势和短板弱项,研究编制了《昌吉州县域工业“十四五”及中长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意见》等方案,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县域工业发展布局指明了方向,为推动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奠定了基础。

——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实施工业领域重点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110余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5项,建成节水型工业企业50家,我州成功获批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州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开发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1项,建立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条。

创新发展的引擎拉动

这几天,新疆疆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忙着组建“疆天棉图”项目相关课题组。

该公司作为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企业,深入研发遥感技术在新疆棉花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并于2018年参与国家第一批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形成拥有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疆天棉图”。

“疆天棉图”以卫星遥感技术为支撑,通过“卫星+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实现棉花农情信息的实时获取、实时运算、实时反馈,是一套涵盖了棉花生长环境、种植过程、估产等环节的大数据服务体系。棉花产业各级从业人员借助“疆天棉图”,可以快速、直观、科学了解棉花生长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提供精准高效的管控措施,进而实现棉花种植管理节本增收。目前,疆天航空已在全疆多地积极开展技术落地与社会化服务。

9月24日,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万亩小麦示范基地,一台台北斗导航小麦收割机,在金色麦浪中齐头并进。

同一天,在位于奇台县食品工业园的新疆新粮华麦面粉有限公司,一辆辆收粮车打开车厢门,液压翻板慢慢倾斜至45度,金黄的麦粒缓缓进入接粮棚地坑,提升机缓缓抬起,将小麦送入分拣过滤器。

今年以来,奇台县通过引导面粉加工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了面粉产量。目前,奇台县5家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全部完成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日加工小麦能力达到1000吨,节粮减损取得明显成效。

我州强化企业品牌创新发展,泰昆集团、利华生物等15家企业被评定为2021年自治区级“小巨人”企业,占今年自治区小巨人企业总数的33%,获评企业数量位居全疆第一。

我州抓好“数字经济”建设,在“数字政府”和工业互联网建设上下功夫。支持天池能源、中泰矿冶等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与国内外知名平台运营商开展对接合作,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平台及若干个垂直细分行业平台,实现制造资源整合集聚和开放共享。积极推动100家企业上“云”,实施制造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等向云端迁移,开展精准营销、供应链协同等,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增量崛起的集群优势

5月13日,阜康市与晋能控股电力集团签订总投资160亿元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

阜康市计划在滋泥泉子镇北侧、白杨河水库附近、上户沟乡底沟村北侧下西泉等区域选址,投资建设3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项目。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有助于阜康市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10月10日,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吉泉直流)开启精益化综合检修。检修工期由11天压缩至7天,可多向华东送电12亿度,这些电能可以满足安徽6100多万居民11天的生活用电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华东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这次综检时间为10月10日—16日,共28个作业面,涉及全站直流设备和部分交流设备,合计5000余台检修设备,有22家单位1400余人参与其中。昌吉换流站广泛应用巡检机器人、全自动巡检系统、高清化工业视频、5G通信系统,电力设备的运检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昌吉换流站站长王鸿介绍,吉泉直流是疆电外送的“主力军”,自2019年9月26日投运以来,累计外送电量超1100亿千瓦时,带动投资1100亿元,上缴税收约20亿元,带动4万余人就业,有效推动了新疆电力资源打捆外送和经济增长,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州做好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载体文章,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在重难点、关键点、新亮点上聚焦聚力、攻坚发力、持续加力,推动绿色产业增量发展,打造绿色产业发展平台,提升绿色产业创新能力,把全州全域打造成绿色发展新高地。

此外,我州还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主动融入乌鲁木齐“两港”体系,加快中疆物流货运周转基地、新疆(昌吉)亚欧国际物流园、准东煤炭能源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现代物流协同发展。聚焦自治区“十大产业”,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配套,共同推动建立现代煤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信息产业等若干产业联盟,畅通乌鲁木齐都市圈双循环。以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战场,加快兵团准东产业园区、乌准产业园区建设,共同推动准东现代煤电煤化工创新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都市圈产业聚集区。

责任编辑:刘爱军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