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全力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转型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变更规范工作
我州全力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转型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变更规范工作
177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至25家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王硕、通讯员黄波)按照自治区“双减”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我州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转型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变更规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早谋划部署、早推进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经过一个阶段的专项治理和引导转型,目前,全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177家压减至25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变更规范工作有序推进。
全覆盖 零容忍
严执法 重实效
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我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的紧急通知》《自治州关于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和信息咨询类公司集中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自治州教育部门会同金融、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开展校外培训机构退费清欠及违法违规专项整治行动。
截至目前,全州累计清退895名学生校外培训预收费未消费资金73.9018万元,追回32位教职工被拖欠工资19.5295万元,有效预防了“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依法依规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开展培训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累计取缔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培训机构93家,查处非法招生公司6家,给予行政处罚1家。通过退费清欠及违法违规专项整治,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转型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变更规范工作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严审批 重引导
强服务 促转型
在规范已有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州教育局坚持控增量、减存量,健全三方监管机构,全面停止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印发了《关于持续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培训时间、审批范围、培训范围,从政策层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摸清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意向,做好政策宣传和答疑解惑工作,从思想层面引导其转型发展。建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转型推进机制,通过提供绿色通道、简化申报材料和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升级追踪服务等措施,从操作层面加快其转型发展。
截至目前,全州注销或压减转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52家,压减比例为85.88%。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正在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统一登记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将其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通过加快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转型,为深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校外培训行为、降低校外培训热度、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提供了环境支撑和现实可能。
分类别 定标准
先变更 后规范
在抓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转型的同时,对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我州严格按照自治区“依法依规、平稳有序”的原则和“先变更、后规范”的工作要求,提前谋划部署,有序推进变更规范工作。制定印发了《昌吉州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变更登记和管理移交工作方案》,明确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别由体育、文化和旅游、科技部门从严审批,分类制定标准,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对现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全面摸排,逐一建立台账,完善办学地址、注册资金、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做好移交准备工作。完成全部拟转型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后,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民政部门对接,分类向相应主管部门移交。稳步推进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权限移交工作,妥善处理销课退费、人员安置、资产等问题。
在抓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和引导转型的基础上,我州还将通过加大力度、创新机制进一步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加快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变更移交工作,进一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