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昌吉州以党史学习教育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12-30 09:41:18 来源:昌吉州政府网
【字体: 打印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秋尽冬始,万物收藏;庭州大地,丰盛祥和。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0月19日,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展在呼图壁县科技馆展厅开展。此次展出作品300余件,以照片、民族团结创建专题片、民间文艺作品为主,全面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过的壮阔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幅幅历史照片、一段段详实解说,深深打动着参观者。呼图壁县妇幼保健院驻呼图壁镇西河社区“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谭国疆感触颇深地说:“今后我要更好地为亲戚办实事、解难题,做民族团结工作的模范。”

这是一场“移动式”展览,自3月4日在州博物馆开展以来,入选作品已在全州7个县市和3个园区巡回展出,累计观展人数达3万余人。

“当时年仅9岁的向轩,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成为长征中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10月21日,在阜康市三工河乡大泉中心村活动室,老党员吾拉孜汗·司马胡深情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在人们心中播下爱党爱国的种子。

听说村里的“银发”党员宣讲队在宣讲,村民们纷纷前来聆听,还踊跃参加穿插的互动问答活动。“他们说的故事,我们爱听,确实受教育。”村民巴合提说。

“银发”党员宣讲队有6名成员,平均年龄超过70岁。吾拉孜汗·司马胡正是其中一员。他们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党百年等主题,将田间地头、牧场毡房打造成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阵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我州将5月、6月确定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月,开展“永远跟党走”典型巡回宣讲报告会61场次。同时,采取网络直播、网络竞赛答题、红色经典诵读等形式,大力营造学党史的浓厚氛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今年,自治州开展各类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宣讲1.68万场次,各级领导带头宣讲1400余场次,开展入户宣讲11.6万场次,全州受教育干部群众达150万余人次。

连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庭考古队与新疆北庭学研究院联合开展北庭故城遗址出土文物研究修复工作,揭开古代西域古刹尘封的记忆。

北庭故城是中国历代中央政府行使国家领土主权的实物见证,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与多元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遗址。

历史证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效弥合各民族间的文化隔阂和价值冲突,才能凝心聚力。自治州充分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资源,铸造共有精神文化家园,激发各族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今年7月,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互观互检”现场观摩会召开,通过“以比赶超、以赛促落实”的形式,全面提升教育基地和示范点特色内涵。

“献礼新时代·引领新风尚”“坚守暖冬·志愿同行”“幸福家园·爱在身边”……我州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守望相助、友爱互助的浓厚社会氛围。

在昌吉,不分彼此的互嵌式社会结构为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交心和深度交融提供了条件,各民族同胞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心田。

在呼图壁县呼图壁镇阿同汗社区,老党员王桂珍为群众默默奉献和无私付出,被维吾尔族邻居亲切地称作“阿同汗”(意为金子般的心);在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满城路社区,社区干部巴哈义古丽·尼合买提十几年来照顾着10多位孤寡老人;阜康市阜新街道办事处文化路社区的10多位老人在社区居民沙尼汗·艾塔木的悉心照料下相扶相伴,共度晚年……

继2014年之后,自治州民族团结之花又结硕果——今年1月自治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截至目前,我州评选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科室、商铺、岗位、小区共有6.6万个。

扎扎实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辉煌历史中汲取丰富营养,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自治州将继续书写新的时代辉煌。


责任编辑:刘爱军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