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知应会知识
1、什么是国家森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且各项建设指标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授牌的城市。
2、为什么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是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
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什么好处?
森林城市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巨型“氧吧”。一是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噪音,增加地下水储量;二是系统的森林资源可以减少热岛效应、改善整个城市的气候条件,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对水的净化作用;三是可以减少光污染,提升人居环境;四是森林城市将成为城市的绿色名片,可以间接提升城市的形象,同时改善投资软环境,将受到更多外资企业的青睐,创造出更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对外界的吸引力也将更大。
4、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宗旨是什么?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5、昌吉市是哪一年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时间为几年?
昌吉市从2017年开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时间为3年,2020年接受验收。
6、昌吉市市树、市花分别是什么?
市树是白蜡、市花是丁香
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哪天?
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8、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要达到多少?
20%以上
9、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 多少?
40%以上
10、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达到多少?
11平方米以上
11、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的乔木树冠覆盖率达到多少?
30%以上
12、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市重要水源地绿化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多少?
70%以上
13、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多少?
80%以上
14、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道路林木绿化率达到多少?
80%
15、我国植树节的由来?
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倡导植树造林的功绩。1979年2月,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
16、世界森林日是哪天?
1971年第七届世界森林大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
17、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广大市民应如何参与到创建过程中呢?
一是以主人翁的姿态踊跃投身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中,积极学习了解生态科普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广泛宣传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成就,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态文明观念和道德情操,争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宣传者。
二是全力支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为“创森”工作积极献计献策,争做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和策划者。
三是自觉履行公民植树义务,踊跃参加各种形式的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活动,为“创森”工作增添绿色生机,营造森林氧吧,争做生态文明的播种者和建设者。
四是倍加珍惜城市森林建设成果,关心爱护绿色生命,自觉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争做生态文明的呵护者和保卫者。
18、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形成森林网络空间格局
(2)采取近自然建设模式
(3)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4)体现鲜明地方特色
(5)推广节约建设措施
(6)实现建设成果惠民
19、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有哪五大项?
(1)城市森林网络
(2)城市森林健康
(3)城市林业经济
(4)城市生态文化
(5)城市森林管理
20、什么是城市生态文化?
⒈生态科普宣传设施完善,建有2处以上森林或湿地等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或场所;⒉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⒊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并建有各类纪念林基地。⒋每年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动3次以上;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市民知晓率达90%以上,市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支持率达80%以上;⒍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严格规范,措施到位。
21、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注意哪些问题?
1、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管理部门重视的是创建过程,而不是指标的评审过关。
2、不仅要注重指标,更要注重内涵。国家森林城市本意是要从和谐城乡的要求出发。促进城区、郊区绿化的协调发展;尊重人民的要求,增进人民健康,改善人居环境,惠及人民的生产生活;进一步加强城市森林理念的提升和传播,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森林和生态意识,要时刻铭记这才是森林城市创建的初衷和根本。
3、不仅要注重达标,更要注重彰显特色。防止出现所有创建城市千面一孔、南北无异的状况。
4、不仅要注重建设,更要注重管护。第一要提高对管护好城市森林重要性的认识;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城市森林作为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涉及环节多,管护、维护、保护任务繁重这一现实;第三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行为;第四要注重制定地方法规,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