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人民政府

www.cjs.gov.cn

昌吉市2025年寒假期间致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告知书

2025-01-13 16:30:17 来源:昌吉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字体: 打印
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我市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工作中绝大多数校外培训机构主动配合,积极落实政策要求,展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在此真诚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2025年元旦和寒假将至,我们向各校外培训机构及从业人员发出如下提醒。

一、依法依规开展校外培训

请各校外培训机构认真对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和双减政策有关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培训,规范日常培训行为。未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从事培训业务。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的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将依法予以处罚。

二、坚决守牢安全工作底线

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底线,校外培训机构要落实三管三必须的工作要求,对照《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聚焦消防、房屋结构、恶劣天气、用电用气用火等重点安全领域,配足配齐灭火器、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等安全防范设备,保持消防逃生通道畅通,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应急逃生演练,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培训环境。要在假期开班前至少开展1次安全自查自纠和逃生演练,制定完善疏散逃生应急预案。加强日常管理,确保营业期间每2小时开展不少于1次的防火等安全巡查。加强机构门卫、保安和教职员工管理,不得违规聘用有暴力、性侵等违法犯罪记录的从业人员,杜绝学生伤害事件发生。

三、不得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得以非学科类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教育咨询、家庭教师、高端家政、AI自习室、研学培训等名义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

四、规范收取培训费用

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应使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并将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信息在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场所、网站等显著位置进行公示。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培训预收费须全部进入银行监管账户,做到应托管、尽托管,鼓励校外培训机构采用先上课、后付费模式运营。

五、严禁以任何形式发布校外培训广告

校外培训机构应自觉做到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诚信经营,自觉依法规范培训行为,以证照齐全立足市场,以优质培训服务争取学生,以安全服务赢得家长信任,在保障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前提下实现自身有序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将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开展假期校外培训专项检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共同维护和谐教育生态。


举报电话及邮箱

1.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请致电市“双减“办(市教育局):09942285052
2.艺术类、体育类培训机构请致电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09942333908
3.违规发布广告、虚假宣传、哄抬价格、存在超标准时段收取费用等违规行为请致电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
4.科技类培训机构请致电科技局举报电话:0994-2596748
5.邮箱:cjssjb2023@163.com


昌吉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1月6日

责任编辑:刘爱军

昌吉市人民政府开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3

昌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昌吉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承办

ICP备案编号:新ICP备:13003649号-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