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产业促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昌吉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突出地域特色,做强产业链,打造精品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让乡村振兴有新发展,绘就建设和美乡村的新画卷。
在二六工镇幸福村的新疆华夏农业有限公司的玉米试验基地里,技术人员正在为村干部和种植户讲解今年选育的新品种玉米生长情况。作为一家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密切合作、积极开展玉米、甜菜等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大型企业——新疆华夏农业有限公司之所以把实验基地选在这里,就是看中了幸福村土地连片、交通便利等优势。2022年,该企业种子销售突破1亿元,产品销往国内13个省区市。
新品种第一时间知晓、新技术第一时间运用、新订单第一时间到手。二六工镇幸福村村民依托试验基地优势,品种技术有保障,手握订单心不慌。这种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合体,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六工镇幸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学成:“目前我们村的主导农作物有制种玉米、辣椒、啤酒花种植、加工番茄等,通过这些主导产业让我们村2022年的集体收入达到了54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3185元,真正让村民过上了富裕、和美的幸福生活。”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昌吉市各乡镇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不仅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也助力了和美乡村发展。在三工镇二工村又一网红景点——田野星河休闲营地建设已接近尾声。
田野星河休闲营地负责人王珈力:“这里离灵香山比较近,周围文旅产业比较丰富,所以我们打造这块露营基地,既实现了我的创业愿望,满足了周边游客的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近就业。”
借助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实施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通过发展文旅产业促进乡村和美发展,三工镇二工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走向了小康生活。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昌吉市2023年中央、自治区、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为1.625亿元。目前第一批衔接资金1.2441亿元确定实施的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打造、农产品加工冷藏、保鲜库等18个项目已全部开工,为扶持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增加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和建设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宏涛 赵黎声 马海英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