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镇常胜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民族团结始于心
和谐常胜践于行
——三工镇常胜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三工镇常胜村是昌吉市的人口大村,有户籍人口1074户4107人,主要由汉族、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蒙古族等10个民族组成。该村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容,在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先后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扫黄打非示范标兵”“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汇聚团结正能量
常胜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开展、同落实。以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为载体,强化理论武装,认真落实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员干部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州党校教师到村授课,开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专题讲座。同时组织村干部、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及模范家庭代表到福建、山西等地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摩新农村建设和乡村发展,回来后向群众宣讲,不断增进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打造阵地建设美好新家园
常胜村持续打造“民族团结文化长廊”、“乡风文明礼仪馆”“村史馆”“党史馆”,通过建设文化阵地,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留住乡愁记忆,努力让常胜村的广大干部群众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凝心聚魂”。以“国学讲习所”为载体,常态化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利用村里的图书室、多功能培训室,经常组织青少年开展经典诵读、读书分享会、剪纸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活动,播放《战狼》《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主义影片,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文体广场和体育场上,7支近百人的麦西来甫业余文艺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新疆曲子、快板、三句半等形式,开展“我们的节日”、“农民趣味运动会”、“京剧《白毛女》”等文娱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拓宽增收致富路
常胜村党委坚持把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工作有机融合,积极探索建立“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整合被征收未开发土地进行复耕,流转村民土地,打造“馕”饮食文化产业园、石榴籽家庭农场等有效措施,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通过扩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推行节本增效新技术,种植高效农产品,与昌吉学院合作发展打造电商产业园,整合汽车销售和物流资源,组建新疆常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种植、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30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500元,走出一条“农业先行、产业跟进、物业增值、发展产业、盘活资源、促进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助力常胜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通讯员 赵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