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联农带农昌吉名“土特产”增值收益留在农村!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特色种植业的龙头,也是观察乡村产业振兴的窗口。昌吉市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主动探索建立联农带农新模式,不仅让“土特产”增值,更让农民“得利”。
在位于三工镇二工村的昌吉市印象戈壁葡萄酒庄有限公司展厅,各类精深加工的特色酒类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近年来,该酒庄积极发挥“基层社、合作社、公司”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探索走出了一条集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被评为自治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联盟核心成员单位、州级葡萄酒庄示范点和旅游精品民宿,产品先后荣获2017年新疆礼物称号,以及一系列国际、国内葡萄酒大奖。
昌吉市印象戈壁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富强:“我们合作社的产品现在有11个单品,涵盖了葡萄酒系列的所有品类,从干红、干白,甜酒到烈酒,一年的产量大概在400吨左右,合作社产值在1000多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城市。”
一个个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让乡村特色产业逐步兴旺起来、群众日益富裕起来。在三工镇常胜家园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厂房里,一台全自动玉米深加工机正在抓紧生产特色玉米糁。自2021年3月份成立以来,该合作社87户社员流转1300亩土地种植特色玉米,并进行深加工,使合作社的年产值由之前的50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50万元,一年之内翻了三倍。今年,合作社又积极向外拓展业务,和哈巴河县谈成了一笔价值600万元的大买卖。
此外,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积极借助本土网络达人的作用,帮家乡农民“带货”,为乡村特产代言,借助互联网流量推动农产品销量,扩大产品影响力,使之形成集团效应,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昌吉市秉承规范与创新并举、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原则,大力推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14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72家,涉及种植、畜牧、林果、农机服务、手工艺等多个领域和行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
市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马玲玲:“今后我们要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元发展,扩大合作规模,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经营领域,向农产品精细加工以及农业生产服务等行业拓展;努力发展网上交易、网店交易,通过‘实体店+网店’的促销模式,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组织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参与全国性的农产品展示活动,提高知名度。”(昌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宏涛 闫曦 马海英)